願入彌陀界 歸依合掌禮
此二句以名結勸。何以言之。
上明自力道心難成以勸信機。舉他力橫超妙益勸信法。
今結勸發願歸入彌陀界。所以科之云結初也。
願入彌陀界者。義章八之末云。諸法性別。故名為界。
佛無漏業所感依正與有漏業所感果報種類性別故。名為界。
隨義讀文,凡有二轉。
一曰願於入彌陀界。入到入之義。則指淨土果。(報盡到彼明為入故)願是此土所發願也。
二曰願則入彌陀界。發願歸佛,應時即入彌陀界中眷屬聚故。
如釋名門以念佛人屬彌陀界眷屬眾是。
又復共發以下三句顯示他力厭欣易成。何者。
上文就自力云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
次就他力云發志超斷流。以顯難厭生死因果一期輙然得橫厭離。
今云願則入彌陀界,以顯其難欣佛法速欣得。
斷入同時。(猶如明來闇去同時)俱是現益。
般舟讚所謂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即此義矣。
愚禿鈔引今偈云觀入彌陀界。(存覺師云。東大寺覺壽僧都所持本作觀)
願字作觀者。特示經密意。即有三義。
謂從觀入信。信後味道觀。金剛信心觀。其義如前辨。學者詳焉。
歸依合掌禮者。勸三業歸敬也。
歸歸順之義。依增韻憑也。歸順如來本願勅命,憑彼攝取故云歸依。
歸是意業。禮是身業。今等意身以養口業。其實歸禮俱通三業。
稱、禮、念三業皆歸順佛願故。歸依義通三業也。
禮亦通三業。十住論五(易行品彌陀章)云。
我今身口意合掌稽首禮。是合掌禮通三業之證。至得益門具辨其由。
又此一句結前生後,言結前者。結前發願以勸歸禮報恩行也。言生後者,起次下歸三寶也。
世尊
世尊我下至涅槃者四行半。科名率眾歸三寶。
何以言之。文稱我者,似唯疏主獨歸三寶,而意引眾共同歸命。
下言我等咸歸命是。故云率眾歸三寶耳。
言世尊者。先告釋尊。由彼教道自行化他。(下言今縫釋迦佛末法之遺跡等是)
知恩報德故先告也。世尊名義如常所說。
我一心歸命
此標能信行相也。
我者,疏主自稱言也。
一心歸命者,語出往生論。信卷釋云。一心即是真實信心。
是故論主建言一心。一心有四義。如二門偈記。
言歸命者,凡有三義。如二門偈記上具辨。
諸文多為信心之義。今對一心則是行門。
論註云。歸命即是禮拜門。歸命禮拜共通三業歸敬之行。如向引證。
盡十方
此標所歸三量也。
上句別選言彌陀界。今示彌陀界統該攝法界一切諸三寶。故云盡十方。
魏 楞伽九示十方國三寶皆從彌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