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悉檀是釋尊一代說教的方法,釋尊以此四種方式,應眾生之機而說教。

悉,漢譯是徧之意。檀為梵語,全名為檀那,漢譯為施,也就是六度萬行的布施度。

悉檀是梵漢並稱而名為悉檀。佛是以此四種形式說法,徧施一切眾生,故名四悉檀。

有四種悉檀: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三對治悉檀,四第一義悉檀等四。

《大智度論》解說此四悉檀說:

此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無相違背,佛法中實。

有以世界悉檀故實,有以各各為人悉檀故實,有以對治悉檀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

一世界悉檀,世,隔別、時間之義,界即是界分。世遷流之義,所說遷流者,

是指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的遷流,也就是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三世之銜接,

有相似的,為相似而相續的,再做一個說法,今天以前或說上一秒,已經過了的為過去。

今日,當下的正在進行的,當下為現在,剎那間過的為過去,將到的時間為未來。

這剎那剎那的遷移流動,從來就沒有間歇過,稱之為世。

界,即是界分、方位,所謂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加上上下,所說的,

四面八方,加上上下共為十方,此各方位,各有定位,不相混亂,如太陽出來的地方,

我們稱為東方,落下的一方為西方,東邊的右邊為北方,左邊為南方,是固定的。

《大智度論》講世界悉檀說:

云何名世界悉檀,有法從因緣和合故有,無別性。譬如車、轅、輻、軸、輞等,

和合故有,無別車也,人亦如是,五眾和合故有,無別人也。

有法是因為因緣和合故有,因緣散則無,沒有別性,在這裡特別提到性,有二種性,

《三藏法數》引《大智度論》解釋此二種性,說:

一總性,謂一切諸法,性本空寂,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入無出,故名總性。

二別性,為人喜作惡事,則以惡事為性,好集善事,則以善為性,如火以熱為性,

水以濕為性,故名別性。

這裡所講的是二種性中的第二種,所謂的因緣和合,有點像物以類聚,都是業力所現。

一顆種子稱為因,如果一直收藏著,永遠是種子,但是若掉落入土壤中,有水的潤,

加上適當的氣候和陽光,就會長出苗,會長成樹,經過陽光照水的滋潤,就會開花結果。

這種子的因,經由土地、陽光、水的緣,就會開花結果,這是因緣和合故有,是無別性。

為何佛說世界悉檀,由於眾生根器淺薄故,佛隨眾生所欲樂願聞,滿眾生願,

為眾生次第分別而說之,滿眾生願,令眾生歡喜,而依此得解脫。

二各各為人悉檀,釋尊為欲度脫眾生故,必先觀察各各眾生的根器,應眾生機的大小,

宿緣種的淺深,然後稱其機宜,而為其說法,所謂的「因機竇教」,而令生信,

增長善根,更因此而得解脫,因為機不同故說法不同,故稱之為各各為人悉檀。

依《大智度論》解釋說:

云何名各各為人悉檀?觀人心行而為說法,於一事中,或聽或不聽,如經中所說。

雜報業故,雖生世間,得雜觸得雜受。更有《破群那經》中說:無人得觸,無人得受。

這裡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因為有雜業報故,但是因緣果報故,受生於世間,

但是所受的果報,因為雜業故,果報為雜觸雜受。所說的雜就是不專一,不是只一種。

以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娑婆世界這一界之中,因業緣所感,有鬼、畜、人與天人共居。

有胎生,有卵生,有濕生及化生等,有種種諸多雜因,成就不同的雜苦果之業因。

並非是就一個人的受生來講,而是就一批受生於同一界,也就是同受生於此娑婆世界,

此娑婆世界,有不同的受生方式,皆是因為不同的業緣,而有不同的果報,稱之為雜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