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歎第二譬說歎
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淨,超踰日月。清白之法,
具足圓滿。猶如雪山,照諸功德,等一淨故。猶如大地,淨穢好惡,
無異心故。猶如淨水,洗除塵勞,諸垢染故。猶如火王,燒滅一切,
曠若虛空,大慈等故。
嘉祥雲:譬有二十句,當分有合可解。(文)
淨影如海如山,猶如雪山,屬前攝善為定慧對。照諸功德已下,明離過勝中,
照諸功德,等一淨故,二句初法說。次譬說中,從猶如大地,至蓮華無染,
六喻是自利。從猶如大乘,至若虛空大慈等故,十三喻明利他。
憬興初定慧對,全同淨影。
照諸功德等一淨故者,此後除障勝有二,此初總標,下二十句說定慧離障者,
勝無有一德,而不離染故云等一淨故。猶如大地已下,別釋。
初、六喻有三對,後猶如大乘下;
二、化德成有十三句,作六對。云云大科大同淨影三對六對釋,恐未悉經意。
望西、《略箋》依用淨影。
然照諸功德,等一淨故句,為法說者不順文。於兩喻中間,何挾法說乎!
此明雪山喻之合法,唐譯文亦然,何為法說,不順文義可見。
今從嘉祥文雖略,而義自備矣。
凡設喻法不可全顯法德。如言佛面如滿月,豈無鼻目乎。但喻顯其一分耳。
是以說多喻以大士德也。
《華嚴》及《大集》第廿五、《法集》第四、《寶雲》第三等有此例。
如大海者,喻智慧深廣。唐譯云:其智宏深,譬之巨海。
宋譯云:廣大如海,出功德寶。(文)
如山王者,喻三昧不動。宋譯云:堅固不動,如須彌山。(文)
唐譯:菩提高廣,喻若須彌山。(文)
超踰日月者,慧光明淨,常照內外,一切超過日月光。
唐譯云: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凡所思擇與慧相應。
宋譯云:智慧明了,如日月朗。(文)
清白之法等者,淨影云:清白之法,圓滿猶如雪山,顯其定淨。(文)
猶如雪山句屬上,今不取也。
會疏云:清白等五句,以戒德喻雪山,戒德清淨,如雪山常潔白,能照眾生,
令清涼故。(文)
此亦一義,或可,清白之法者,指諸善法,謂功德善法,具足圓滿,悉皆清淨,
如雪山等一清淨。
唐譯云:猶如雪山,其心潔白,光明普照,無邊功德。(文)宋譯缺此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