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如上人對法敬(順誓)說:「你知道是誰教你要依靠阿彌陀佛的嗎?」
法敬回答:「上人,我不知道。」
蓮如上人說:「那我來告訴你是誰吧。在世間,鐵匠、木匠教授徒弟會有學費。
我現在要教你的是一件大事,你帶點什麼東西來吧,我再教你。」
順誓回答:「是的,上人。」
蓮如上人接著繼續說:「教你要依靠阿彌陀佛的人,就是阿彌陀如來。
是阿彌陀佛教我們要依靠他的。」
在聖道門的修持上,必須要依附於一有成就的師父,依照他的師父的教導來修行。
以禪宗為例,一個禪宗的修行人,在佛學基礎達一定的條件後,他們就要出外、行腳。
他們要到各處去走,目的不是要遊山玩水增長閱歷,是要經由所聽過的名師,找到明師。
這明師和你相不相應是重要的,所以上堂問答,是師找徒,更是徒找師,要相應。
找到了明師,而這師父也要了你,就待下來,跟隨著明師,開始參禪,有明師來指點。
參禪中有很多的境界會顯現,所以一定要有師父跟著,有問題馬上處理才不會出事。
現在這個時代,名師很多,但是難逢明師,或許可以說根本就沒有,難有突破。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有一位出家眾,不遠千里跑到美國,想打聽黃師父的聯絡方式。
後來一位太太給了他地址,他又到了北京,天天跪在黃師父住家門口,想求見問疑團。
事後有一同修告訴我,最後一天,因為他們在場,所以黃師父因武見了他給了五分鐘。
他問了他修行所出現的境界,因為在台灣沒有人可以解決他的問題,只能千里迢迢的,到美國問如何能見到黃師父,得到了地址,馬上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北京,真的難得。
他認為他已經開悟了,所遇到的境界,他所認識的修行人沒人能解,其實只是疑團破了。
而密宗更是如此,一般的顯教是要三歸依,密教在佛法僧三寶上加一上師寶為四寶。
修行的要以上師的身口意為自己的身口意,所以更加對上師的注重,更是注重上師寶。
通常一個修行人,修習顯教經典,所說顯教是指唯識見以下,要修十二年的顯教經典。
然後開始找名師,以便尋求明師,找到後要看師父三年,師父也要看弟子三年。
這種的看是要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不是像我們一般的學習,上課下課各走各的。
三年後師父認為這弟子可以,也要弟子認為這師父和他相應,師父傳法傳個小法修。
再上一層,師父看徒弟資質夠,可以傳以大法,要先受密戒,以便可以控制你不會出錯。
現在人的問題在於人,為了修行,為了成就佛道,我們要修行,若是依照聖道門的修行,
我們必須要有人、師父、上師的照應,照顧、指導你的修行,修正、避免誤入歧途。
問題就出在人,一個修行人,走修行的這一條路,就是要走出離三界,了生脫死。
這是一條險路,如《首楞嚴經》所說,有五十陰魔,就是會經歷五十道難關險境的考驗。
這些過程,很有可能你自己無法克服,必須要有一位過來人,他知道何時會發生何事,
就在你身邊看守著你,一到了關卡,能夠適時的提醒你,點醒你讓你離開那困境。
如上文所提的那位出家眾,辛辛苦苦的奔走,只是求一個安心,還是在初步而已。
也就是說,名師很多如過江之鯽,不時會有一人出現,各領風騷一段時間,然後消退。
但是卻難遇明師,或許說已經沒有了,這是要想在聖道門修行的難處,要當慎重考量。
淨土法門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法是阿彌陀佛傳的,教導的也是阿彌陀佛。
在《歎異鈔》裡寫道:「親鸞無一弟子。」這不是親鸞聖人說的氣話,說不要你們了。
親鸞聖人是要告訴我們,「我們得以念佛,是佛所賜,非是他所能而獨創的。」
不管你是依何種的因緣而念佛,或是受到某某人的勸導而念佛,都應當知道是佛恩。
如此的知道,因而更是知道佛恩的可貴,如此的信入,則已蒙佛的攝取不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