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別時意門,文義幽深難解,今試科文,見者糺焉。
(別時意,依《攝大乘論釋》所說:
『復有四種意趣四種祕密,一切佛言應隨決了,四意趣者:
二別時意趣,謂如說言,若誦多寶如來名者,便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決定。
又如說言,由唯發願便得往生極樂世界。』
諸多經論家於此都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當生成辨,而是別時意趣。
以此意趣故,自隋代以後,淨土法門頗受妨礙,甚至有人因此不修此行。
放棄修行往生西方淨土,乃因認為凡夫無法往生報土有關。
一般認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是報土,凡夫沒有資格往生。
說觀經等經所說,凡夫往生極樂,是佛方便說,說往生者僅是因,是別時意。
此說一出,致令淨土法門,佛的願力拔濟末世的功德,因之而隱沒。
道綽禪師於此主張十念往生成就,乃是由過去之宿因,非別時意。
善導大師主張,唯願無行,則十念往生是別時意,願行具足,就不是別時意。
主張凡夫之得以往生,全仗佛之願力,故得往生報土。
凡夫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乃因佛之願力,於是諸家信服,淨土教得弘揚。
當知南無就是發願迴向之意,阿彌陀佛即是其行,故知一念具足願行,
十念具足十願十行,願行具足故,往生必定,非是別時意趣。
淨土宗諸家會通經論之義,主張十念往生乃是即時往生。
源信祖師等亦有其說,真宗稱此為會通別時意,或別時意會通。)
別時意門--有三———牒章名、釋別時、總結等。
一牒章名---第五會通別時意者。
二釋別時--有二———總標、別釋等二。
一總標--即有其二。
二別釋--有其三。——解成佛時別、會往生別時、結顯立破義等。
一解成佛時別--又有其三。——舉論文、釋其義、釋疑問等。
一舉論文--一論云如人念多寶佛即於無上菩提得不退墮者。
二釋其義--也分三段。——解別時義、立念佛是一行義等。
一解別時義--凡言菩提乃是佛果之名,亦是正報道理,成佛之法要,
須萬行圓備方乃剋成,豈將念佛一行即望成者無有是處。
二立念佛是一行義--分兩段。
初立義--雖言未證萬行之中是其一行。
次引證--何以得知如華嚴經說功德雲比丘語善財言,
我於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謂念佛三昧,
以此文證豈非一行也。
三釋不退對破偏解--雖是一行於生死中乃至成佛永不退沒故名不墮。
三釋疑問--分為二文。
初 問--問曰若爾者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亦應成佛竟也,
此之二文有何差別。
次 答--答曰論中稱佛唯欲自成佛果,經中稱佛,為簡異九十五種外道,
然外道之中,都無稱佛之人,但使稱佛一口,即在佛道中攝,
故言已竟。
二會往生別時--有兩段。
一舉論文--二論中說云,如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者。
二解其義--有二文。
一破他解--二段。
初正舉他解--久來通論之家不會論意,錯引下品下生十聲稱佛,
與此相似未即得生,如一金錢得成千者多日乃得,
非一日即得成千,十聲稱佛亦復如是,但與遠生作因,
是故未即得生,導佛直為當來凡夫,欲令捨惡稱佛,
誑言導生實未得生,名作別時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