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摰愛的人,莫若妻與子。如果不能引導妻子小孩進入佛法,那是一種羞恥。

不過話雖如此,如果缺乏宿善,這也是做不到的事。那麼,自己起碼可以先救自己吧?

最理想的家庭生活,對一位念佛人來講,他想要他的伴侶有和他相同的興趣。

相同的興趣,就是和他相同的喜歡佛法,喜歡念佛,有相同的淨土思想等。

但是事實上,會是事與願違,因為我們都是業報身,一個家庭的組成,

其所有的成員就是共業,是共業使這個家庭能組成,所以有善業有惡業。

夫妻的因緣是如此,業緣成熟時就在一起,緣盡了就要分離,不管用甚麼方式。

你沒得挑沒得選,因為你自己早就結好挑好了,能改變的只有心態要如何處理。

沒有因緣,可能面對面,或是天天見面,兩個都沒有任何的感覺,不來電。

但是如果有緣,匆匆一面可能都會成為日夜相思之因,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離也離不開,不肯或離,這就是因緣,時間到了就如如此,沒有討價的餘地。

但是事實上,因緣通常沒那麼的簡單,所以八苦中有:怨憎會和愛別離。

夫妻因愛而結合,但是這因緣中也又憎怨在內,所以產生了怨偶,「怨憎會」。

看人家夫妻在一起甜甜蜜蜜的,我們見面就吵,還是離婚吧,就離開了。

可是心裏還是愛,沒他心裡怪怪的,又日夜想他,「愛別離」,無法處理。

很多的夫妻會是如此,孩子又是一樣,所謂「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台南有一個賣肉粽的很有名,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家幫忙,他不喜歡他。

二兒子每天在外遊蕩,他就天天拿著錢找這個兒子,給他錢讓他去玩樂。

討債的他再壞,你還是會大把的錢供他愛他,還債的他再努力,你不看他一眼。

這就是人生,你看開還是這樣,看不開更是如此,因為我們就是在其中。

如何跳脫,先讓自己得救度,讓佛的救度成就你,這樣的話你可以不昧因果。

我們用一位我尊敬的妙好人同行大和清九郎的故事,他如何處理業緣:

清九郎有個女兒名叫小滿,十七、八歲時適婚年齡,為她招來鄰村的久六為婿,

自己隱居到附近的圓生谷。久六素行不良,嗜賭好鬥,是無人不知的小流氓,

所以村子裡的人私下都歎息道:清九郎招到這種女婿,能有何期望呢?實在太可憐了。

然而,久六入門後不到半年,便脫胎換骨一般,事親至孝且尊重佛法,歡喜念佛。

如此不可思議的轉變,令人們大驚,無不讚歎,鄰村的人也都盛讚這是清九郎厚德所感。

當時的清九郎同行已經是一位信心行者,他知道是因緣,要面對他其他交給佛。

原先他女婿在結婚前就有條件,告訴清九郎同行,你念佛不能要求我念,

清九郎同行答應他,但是反要求他,每天早晚課時都要來,在佛堂看我做功課。

女婿也答應,就這樣的入了家門,過了幾個月,大家想看這位信心行者笑話。

就偷偷的躲在他門外偷看,這一看震驚了大家,不只清九郎連他女婿也在拜佛。

正面看待業緣,不需要逃避,也不要反對,善待業緣,但是自己要先能信入。

既然夫妻是因為因緣成熟而成為夫妻,所以基本上是不能挑的,只應當善待。

以清九郎同行為榜樣,先讓自己得度,也就是領納佛所賜的信心成為信心行者。

自己成就了,最起碼有機緣、機會、能力去做救度的工作,如佛願說披弘誓鎧。

救度最可能成就的是自己的親人,所謂佛度有緣人,你要度、最好度的是親人。

自己成就了,無論如何,心安了一大部,相信對親人的態度會完全不一樣。

看看清九郎同行如何看待因果、因緣,面對他,正面的看待,用平常心看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