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於中先明,三業造惡者,是其下輩之相也,次文云:遠離眾惡,擇其善者,

勤而行之者,隨其土中根勸之。

下文云:隨器開導者,即其義也。

《要解》云:然世人薄俗,下專說厭離穢土義。世尊教喻,此下文多似小乘教,

此教諭劣機凡夫者也,其所讚弘願,圓極教者,教導言以小乘可也,以人天教可,

不可與他聖道諸教一例也。由此教諭得圓果,決知此文非小教,待彌勒如凡夫,

是淨教極處,聖同凡入故。(文)

第二對彌勒辨出要有四:

一、牒佛教語;二、彌勒述領解;三、如來重誨;四、彌勒信受。

初中亦二。初總明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

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

皆當別離,無可樂者,曼佛在世,當勤精進。

吳譯如《會疏》引。漢譯亦同。蓋初大同今經。曼佛在世已下文大廣之。

文曰:遇佛世時,其有信愛(受吳)佛經,諸(語吳)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小弟也。

其有甫欲學佛經戒者,皆是我弟子也。其有欲出身去家,捨妻子,絕去財色,

欲來作沙門,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孫,我世甚難得值。(文)

自下對彌勒辨出要,正承上力為善,(三輩諸善)念道之自然,(他力念佛)

以為出離要路也。(淨影曰:自下第二,勸力修捨。於中有四:

一、正勸修捨;二、彌勒領解;三、重修捨;四、彌勒領解。

初中有二:一、勸人修行;二、儻有疑下,勸人請問。

勸修有三:一、舉前過,勸人修斷,佛告彌勒,世間之事等,舉前過也。世間事者,

牒舉向前三毒之事,用是以也,坐是由也,世人以是三毒事,故由不得道,

當熟下勸人捨過。遠離眾惡,離向亦三毒眾惡,擇善行之,勸修對治。

二、愛欲下,舉世五欲,無常之過,勸人修捨。

三、曼佛在下,舉佛現在勸人勤修。)

當遠離眾惡者,即上所說世間造惡,不得道,故使捨也,當勤作其善者,

者即是三輩諸善。上中下輩,隨其分當勤修,此乃得道之要路,故對彌勒教語也。

愛欲榮華等者,世間欲樂,則宜捨。須臾滅,不可常保故。

妻子眷屬等,皆當別離故。妄樂非可樂故,捨世事當修善,欣求淨土,無為樂也。

曼佛在世等者,曼猶及也。《覺經》作遇。佛在世時難值,若遇佛在世十者,

當捨世事,精進勤修諸善也。

然《會疏》此下別教誡時大眾。虧負經戒在人後也者,對在世勝機為此說,

引《彌勒問經》證。

次證漢、吳兩本云:非勸末世,造惡機之說,時別、處別、對機別。

勿混同他力易往大益。(文)

此釋不然,此經三輩,廣攝一切,其上輩者,彌勒乃至凡僧,皆此中攝,

其中下輩者,國君主上,至貧窮困乏,悉此中攝。

今對三輩諸機,勸隨宜當勤修諸善,何局在世勝機乎!

其教語彌勒者,為其會首,故又使上輩同下輩,故佛意貫未來也。

又虧負經戒等者,且就上來勸,此亦隨機開導耳,非謂不入上輩,則不能生,

故上明三輩皆往生,況復若聞深法者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