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95126日(蓮如上人81歲),蓮如上人要去富田殿參訪,於是在5日的晚上,

來了很多人。

蓮如上人問:「怎麼來了這麼多人?」

順誓(法敬,蓮如上人的侍者)回答說:「我想,他們是因為上次的講法很殊勝,

想來表達感恩之情,並且也在您明天出發去富田殿之前,來向您賀歲拜年。」

蓮如上人說:「賀歲拜年毫無益處啊,去跟大家講,不如獲信來當作賀歲吧。」

平常的人,過年過節,都要互相祝賀,表示互相關懷,這是人之常情。

假如大家都來賀歲,而你不聞不問,大家還會認為你不通人情,不懂應對進退。

所謂十年寒窗,只為一朝成名,為甚麼要成名,為了要利,有了名,利就會跟著來。

為什麼要求利,為了自身和家人的生活,為了追求美好的未來,為了將來的幸福。

其實這裡所說的將來,就是現生的這一段,為了使自己的生活能夠無慮及滿足。

人的一生,和這宇宙及時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過去的時間無限,將來的時間亦無限。

與整個時間相比,我們的壽命時間,這個不到百年的時間,其實是微乎其微的不能相比。

我們這一生,只能說是這時空的過客,與這個時空擦身而過的過客,太過於短暫了。

但是我們的這個神識,道家稱之為靈魂,是與這時空宇宙同存的,只是流轉於各處。

佛家說「流轉於五道」,就是說今生是人,前生可能不是在人道,可能在天道或是其他。

過了今生,又是一個輪迴的開始,要往那裡去,是凡夫的我們,我們無從知道,是隨業。

以前的、過去的都已經過去,無法去追究,也可以放下,不用太在乎,因為已經發生。

但是未來的、將來的,這個將來不是今生,而是來生、後生,是我們必須去注重的。

過去生成就了我們的今生,而我們的今生作為,將會左右我們的來生,成就來生。

原本佛教在使用人這個詞是用「相續」這一個詞來代替,今生的結束,是下一生的相續。

相續相似,就是生命的寫照,前一生和後一生,是相續的,又有相似之處。

所以就有無限的輪迴,今生受前生眾的因而受果,今生受果中又種下下一世之因。

因熟而成果,受果時又果中有因,受果時同時又種下了因,因因果果無可出離。

就是這種因果循環的關係,使眾生出離無望,因為糾纏不清,看似清了卻又加了。

這種糾纏,使眾生沉淪於五道苦海,無法出離,所以阿彌陀佛為眾生故,要發願救度。

在此五濁惡世,末法之期,眾生的出離,唯有靠阿彌陀佛的救度,唯此一法。

人的一生,短短的百年,與我們的過去世及未來世相比,有如一粒沙與大海相比。

為了短短的限在利益、享樂,限在利益、享樂,用盡大半生的力量,去拼命用心。

卻不想留些心力給未來,想的是短暫的,忘的是永恆的,無止盡的未來,這是人生。

「刀口舔蜜」,就是當用利刃切開蜂巢讓蜜流出來,刀刃尖還有一些許的蜂蜜。

這一點點的蜂蜜,沒有甚麼利益,但是不忍捨棄,就用舌頭去舔,享受那些許的甜蜜。

甜蜜的汁味可能享受到了,但是刀鋒的利可能割傷或割斷了你的舌頭,非常的危險。

引申為了小利,而甘冒極大的危險,是非常不智的,這在佛教的戒律上是禁止的。

只光追求今生的幸福,而忘記後生一大事,就有如刀口舔蜜,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今生「近百年」的歲月,與來生來世無窮無盡的歲月相比,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是否能夠在追求今生幸福的同時,多花一些時間,想一想後生一大事,做個長遠的計畫。

假如忘掉了此後生一大事,不去防範鋪排後生之路,有如舔蜜之時忘了利刃而被割傷。

在無窮無盡的歲月中,每一次過年有如刀口上的蜜,雖然甜蜜但是起不了大作用,

一下即過,雖有繁華及熱鬧,但是熙熙攘攘中,還是會回歸平靜,或許會迷失自我。

所以蓮如上人要大家:「賀歲拜年毫無益處啊,去跟大家講,不如獲信來當作賀歲吧。」

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更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未來應該是那無限長遠的後生。

唯有獲信的行者,他才是真真正正的能為自己的未來、後生一大事負責,成就往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