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如上人說:「當我們懈怠時,我們會懷疑自己這樣能往生淨土嗎?
然而,歸命阿彌陀如來、往生決定的人,會慚愧自己這樣怠惰,佛卻還是必定救我,
因此慶喜感謝佛恩。這就是所謂的『他力大行之催促』*。」上人如是說。
*他力大行の催促:出自覺如上人《口傳鈔》(1331),謂阿彌陀佛本願之獨働。
一個自力行的人,和他力信心獲得者,最基本的信念,在蓮如上人上面的這段話說明。
一般人的想法,而且人生本來就是如此,肚子餓了要吃飯,不能叫別人幫忙吃自己不吃。
還是要自己肚子餓自己吃飯,別人是無法幫這個忙的,這是人的基本,也成就了自力。
一切都是要靠自己,生活上是如此,修行上更是如此,不管是參禪、持戒、看經教等。
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就是要靠自己,要自立自強,要獨立、要堅強。
你道一個陌生的地方,要靠人幫忙、介紹,出外旅遊要靠導遊,自己行動就不方便。
這些都是自力心產生的重要原因,長久的執於自力心行,就是見的產生要件。
對於事情的觀點、認知,見是最大的關鍵,見有如刻好的印章,蓋下去每次都是相同。
不同於見解,看每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是見就會是堅固而不變的。
而這個自力的見,不是今生才形成的,而是累生累劫,和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的。
這種自力的見,對於修聖道門的開始可能有很大的作用,因為一切都要自己來。
自己修戒、修定、修慧,自己看經教,自己尋找明師,求教解決修行之一切問題。
這樣的修行,看來自力是對的,但是,是這樣嗎?
《楞伽經》說,一切天人、菩薩、阿羅漢的神通及辯才無礙,都是佛的加持力及灌頂力,
沒有佛的這兩種力的加持,一切天人、菩薩、阿羅漢都如同凡夫一般。
修聖道法門,看似一切都要自力,其實佛的力量、他力,就在運作著,是我們自己不知。
沒有了佛的加持,凡夫的修行,就是再努力也是無功,者一點作為凡夫的我們應認知。
每一尊佛出世度眾生,因為眾生的福報故,都有正法、像法及末法之分別。
正法期間,一切眾生,一句佛所傳之法修行,都能蒙佛的願力所加持,得以成就。
像法之期,佛的加持力就弱了,但仍可有些許之加持力,能於定力或是經教有所進。
末法時期,稱為末法,或稱滅法之期,佛的加持力已經沒有了,可能蓋個廟虛受福報。
釋迦摩尼佛出世,因眾生福報故,為女人故,正法為五百年,另五百年度與女人。
在這一點上,南傳佛教謹遵戒律,就只允許正法時期、前五百年,準許女人出家,
後一概不准,現在的南傳佛教,就沒有女尼師這個名詞,也沒有女人出家之事。
現今之世,已經是佛入滅後三千年,或說二千五百年,不管如何,都是末法千年之後。
釋尊的加持力已經沒有了,所以要靠自力(其實還是有釋尊之加持力)已經不能有成的。
所以要認清事實,放下自力,真真正正的讓佛力、他力在我們的行上運轉。
這樣的話就不會如蓮如上人所說的:
「當我們懈怠時,我們會懷疑自己這樣能往生淨土嗎?」
會這樣的想法,因為自力心行,無法領納佛的願力故,是可悲可憐的,應當要有所捨棄。
看看妙好人詩人森比奈,對於佛願力的與我同在,所做的詩是這樣寫的:
以為己力已足夠, 原來那是爹娘力。自以為,這也他力,那也他力, 後來始知全自力。
歡喜極樂厭地獄, 一切奢望皆自力。
原以為自己在稱名,孰如竟是彌陀在呼喚,哦,宏恩可貴!南無阿彌陀佛!
學習一下他的那種心情,對於自力他力的理解,不管是如何,他慶幸著佛恩常在。
他力行者,往生已成就,現生就是活在趕佛恩之中,稱佛名讚歎佛恩如此而已。
所以一有懈怠之情,忘記了感謝佛恩,只會想說,我是如此的怠惰,還能蒙佛恩。
所生起的不是恐慌之心,而是更加的感佛恩,因為我如此之一個愚昧之徒,因佛恩故,
得以成就往生,想像佛恩的浩大,所以蓮如上人接下來說:
「歸命阿彌陀如來、往生決定的人,會慚愧自己這樣怠惰,佛卻還是必定救我,
因此慶喜感謝佛恩。這就是所謂的『他力大行之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