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西國來的人,在對蓮如上人講述自己的安心。

在聽完對方的陳述之後,蓮如上人說:

如果你所說的,確實就是你心中所想的,那麼你就是掌握到肝要了。

人常常會講出他們的讀書心得報告,那是書所講的,他們讀了那本書,對書的理解。

對書的理解,有可能只是一種知識,知識要成為你自己的知見,才有可能活在你心中。

有的人寫了很多的書,書裡面講了很多的理論,有許多的理論,可能是從其他的書得來。

用來傳播知識,不管是自己的知見,或是得自其他的書籍,或者其他的方式獲得都可以。

這是說傳法,或者是傳播知識,讓讀者能夠因此而蒙受利益,能傳達正確的知識。

這對大眾是好事,把正確的知識、知見傳達出去,讓為能知道的人能夠得知。

但是這不是蓮如上人要表達的,蓮如上人所點出的是,你講的知識,要是你的知見。

首先我們要對知識和知見有所分別及認識,對知識和知見有了分別,你就知道如何了。

知識,可以說是見解,會是你從書本上得知,或是師長同修方面得到的,他們的說法。

書讀得多了,見聞廣了,知識就會廣博,所以在任何的事情上,就會有因知識而得見解。

但是所有的知識學問,可能成為你對每一件事情的判斷和看法,而這看法或許會改變。

那會是你對事情的看法,也可以是你回答人家的提問,也可能會是你著書立論的基礎。

可是這些的知識,是你從書本上得知,或是從師長同修中習得,但還沒有融匯貫通。

講講可以,寫書更是沒問題,但是一到生死關頭,它卻不會起作用,因為還不是你的。

要把這些所吸收的知識,融匯貫通,成為你的生活言行的中心,也就是成為知見才行。

知識就像似簽名一樣,不管是一筆一筆的寫,或是一氣喝成的,每一次簽的多少會不同。

知見就不一樣了,就像似一個章子,不管是簽名似的,或是正體,每一次蓋上都會一樣。

這是蓮如上人所要的,要求行者對於往生,心所想,口所說,是一致的,不加修飾的。

往生已否,這是阿彌陀佛的事,但是行者心知肚明,這是阿彌陀佛與行者的心心相印。

這種事,不用修飾,也沒辦法免強,念佛人如果沒把握,應當清楚表達,放下,放下!

坦白講,自釋尊出世,弘揚阿彌陀佛的願力,有多少眾生得知,又有多少眾生得往生?

有聽聞者很多,聞而能信者稀少,這才是可憐之處,釋尊才會說「甚為稀有」芬陀利華。

說「欲往而無人」,想要往生者眾多,但是實際往生者「無」,可嘆之處也。

所以信心為能成就,沒有,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但是掩蓋,不好意思,怕丟臉才可怕。

為具足信心,就誠實以對,這不只是會得到善知識的幫助,更是佛悉知悉見,定相助。

放下了,放下了掙扎,放下了那種虛榮心,那種面子,更容易放下自力,而得蒙佛願力。

只要你放下,放下你那自力心行,佛願力就在你身,因為佛從來都沒有放棄我們。

只因為我們一直疑,一直怕,一直在期待,這一疑等,就把佛的願力推得遠遠的。

放下,不用等到老死,一直念一直念,一直怕一直怕,怕念不過,怕佛不來,可憐阿!

佛的願力就是為我們而發,佛如果不能度你,那是佛的願力還沒有成就,那還沒成佛!

釋尊及十方諸佛證誠,阿彌陀佛早已成佛,願已成就,願已成力,我們的往生事業已成。

釋尊及十方諸佛為證誠佛願已成,各出廣長舌相,都各徧復其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

只要眾生心不疑,信佛願力,願生佛淨土,即得往生,應當如此信知,如此弘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