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決定鈔》第四十四段講如何是自力念佛,說云:
自力念佛之人者,
將佛去除置於西方,以我自身為白白之凡夫。
有時亦想佛之他力而稱名號,故佛與眾生疏遠。
道心稍起之時往生亦覺近,念佛之心亦倦,道心亦冷之時,往生亦極不定矣。
於凡夫之心,發道心亦稀故,常為往生不定之身,待至臨終無決定心故,
口雖時時稱名號,實難可靠之往生。
這是通途的念佛人的通病,須要有所醒悟,調整心態。
所說的通途,就是一般學佛者,他們由各種門派進入佛法的修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修持,沒辦法有所印證,或是有所突破。
人的壽命是短暫的,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沒有辦法突破,看看老之將至,歲月不饒人,
只有投靠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和一般通途的佛法不同,一個是他力(淨土法門),其他的是自力。
雖然密法也說是他力,他們是四歸依,在三歸依(歸依佛法僧)上再加上歸依上師,
他們的修持全仗上師的加持,但是還是有很重的自力心,不能算為他力。
很大部分的通途學佛人,最後因爲種種原因,歸入修行淨土法門。
因為習慣於通途的修行方式,或是因禪定的戒定慧,得到了些許聰明,就依原來的路,
修行淨土法門。
所以就有「念佛要到一心不亂」,最起碼要到「功夫成片」。
念佛要多,積功累德,才能於臨命終時,蒙佛來接引,等等。
目前的佛學界,充滿著名師,他們都各立山頭,努力用他們的佛學常識,
加上他們的聰明,招募學員,發揚他們自己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所想出來的淨土方法,
教他們的學員念佛。
有南派的,念佛時第一句吸氣,下一句吐氣,好熱鬧。
有念佛,先六字,慢慢念,加快,加快,快到一定的程度,改成四字,再加快,快、快。
停!佛號斷了,思緒斷了,有如從高山上一下掉入萬丈懸崖。
這是念佛還是參禪?
方法很多,但是都是自力,本願的念佛是,一種俱生本然而念佛的,不造作。
真正的講,念佛的本質是自然的,不造作的,是佛念。
本鈔說自力念佛之人,把佛置於西方,佛是佛,我是我,是二,不是不二。
不知道機法一體,佛常攝取不捨念佛眾生,佛常在我們的身心中。
你把佛去除置於西,當然沒辦法蒙佛的攝取不捨,是你自己捨去佛的加護的,
佛隨眾生意,不會勉強眾生的。
白白,就是愚癡凡夫之意,也可以解讀為不染不塗,有如原狀之意,或稱為白木。
不受法之人,想自身依然是本來之凡夫,用這種與佛疏遠的心情,用這種心情,
這種的心念願力,口稱名號,而與佛相離故,心情孤寂故,言之佛與眾生疏遠不親。
念佛之心等者:
自力念佛行人,既然與佛疏遠不親故,在心裡的想法,在念佛行上,
都是以自己自身之力,努力念佛以期得以往生。
是故,道心稍起時,念佛之心有所進時,也會相信:這樣的努力,可得以往。
但是不久,道心一退,起了懶惰於念佛之時,又會感覺往生無望,有危險。
當知,妄想為凡夫的本質,煩惱本來就常隨著凡夫,得發起道心,得精進念佛之時,
甚為稀有。
自力念佛的人,晝夜朝暮,沒有安堵於往生的信心上,當然是往生不定,這是必然的。
此種人,縱使於臨命終時,得發起道心,得精進念佛,但是,是無法往生報土的,
這是因為自力之心行,不知願力之故。
這種心,期待得住於決定往生之心,雖然偶有決定之想,然,於凡夫不定之心,
何期能得堅固乎?
就如曇鸞和尚在《往生論註》上所說的:
信心不相續,若存若亡故。
就是這種心情,若存若亡,辛辛苦苦的念佛,緊緊張張的等待,待至臨命終時。
臨命終時是總帳要結之時,萬業齊至,心亂如麻,此時何來機會決定信心,
而竟得不得決定,實是可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