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眾生往生後阿彌陀佛才成就佛道。
因為願文意思說:
若我成就十方眾生之願行,能令得往生者,我亦將成佛,
由這一段經意,我們可以了解,阿彌陀佛成正覺,
若眾生不得往生,
這裡談到願行,所說的願行為:
立志希望能夠成就所期待的結果,稱之為「願」。
而為達成此「願」,苦修福慧,而養成者為「行」。
換言之,希望稱言為「願」,向目的前進的心動力稱之為「志」,
即是,努力用功,進而達成目的之業務,即是願行成就。
譬如,有一位年輕人,他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律師,這是一個願。
因為要達成這個願,他很積極努力,相當的努力苦學,
假若當初他的願力不過強,太薄弱,那麼他實行的力就會較弱,
則願就無法成就。
願與行互相底觸,願行相摧,則就無法達成目的,
反之,假若志願堅固,百折不撓,千挫不屈,
著著實實的向目的前進,
此願行圓滿,即能成就律師的學位。
我們稱此為,剋願勵行,剋行填願,而得成就願行。
今阿彌陀佛的成就也是如此。
發欲得無上菩提之大心者言「願」。
有堅固之志願,則能堪苦行,有難作能作之「行」,反能達成「
《大智度論》說:
獨行功德者不能成,故須要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
至淨世界亦復如是,福德如牛,願如御者。
由這段論文,我們可以做如此解釋,假如有御者而沒有牛,
同樣是不能把所要運送的物品運到目的地。
往生淨土,證得佛果道理相同,有願無行者,願是虛的,
換句話說,有行無願者,行孤亦無法達成願。
要願行相扶,方能成就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