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十六‧常修梵行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

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得名有四,一名令立梵行願,(義寂)二名常修梵行,(憬興、靜照)

三名聞名梵行皆證正覺,(智光、良源)四名聞名梵行願。(真源)

今名常修梵行願,即菩薩功德攝也。

次明願意者,所見土中或土菩薩,雖修梵行,隔生即忘,難可相續,

如身子六住退若間斷,道場妙果多劫難成,故興此願。然此中有三意,

(正益、密機、傍益)正當來彼土益,常時起行,果極菩提二十九種門相,

故言壽終之後,當修梵行。

上願除非梵行之緣,此願梵行相續所以由來也。又不妨傍有方便益,

雖在穢土逕歷多生,梵行常相續至成佛者聞名傍益,前所明三聞中初二者當此。

然願本意在其究竟,故以彼土梵行為正益,而不妨蒙其傍益,傍益是之類耳,

故宋譯云二乘聞名修持淨等。

望西云:壽終之言以顯多生,常修之文以顯相續,雖在穢土逕歷多生,

梵行相續終成故,此非願正意,但是傍益耳。

《會疏》偏就正益解,《梵響》約彼土益,引黑谷為真士益。

《義記》以梵行為通一切淨行,而屬彼土生後益,特引成就文云:

滅諸煩惱,離惡趣心,究竟一切菩薩所行。

又云:修諸善本,志崇佛道,聞甚深法,心不疑懼,常能修行。(文)

幷約真土益者,則今願正意也。然聞名利益無邊,何但局一機,若約密機,

則此土信受本願稱佛名者亦是梵行一分,然非今願正意也。

次參考者,唐譯云: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等佛剎菩薩之眾,聞我名已,得離生法,

(得往生益)若不修行殊勝梵行,(約生後)乃至到於大菩提者,不取正覺。(文)

漢、吳並闕之。

宋譯廿八願云:所有十方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聲聞緣覺,聞我名號,修持淨戒,

堅固不退,速座道場,成就菩提。(文)

此次女人成佛願,願二乘成佛,故正可名二乘成佛願也。

雖然,修持淨戒堅固不退亦是常修梵行之義,則謂之常修梵行願亦可也。

故《會疏》以為常梵行願,此依望西耳。

後解文者,聞我名字,現在聞佛名也,此聞通正機、傍益、密機也。

壽終之後等正明當益。若約正意,壽終之後,生彼土已,長時起行相,

終南言長時起行果極菩提,故唐譯云得離正法,(得住生益)若不修行殊勝梵行等。

(大涅槃行)

梵行者,《法華祥疏》三(三十)曰: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

行即萬行,到大涅槃也。《論注》云云。(《會疏》引)是約廿九種門,

長時行涅槃行也。宋譯云聲聞緣覺聞我名號,修持淨戒,堅固不退,速座道場。

此以梵行為淨戒,就一類傍益機明而已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