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鈔此一段可以此意而窺。

後銷文句者,此下大段分為二:

初直顯法德

從「於念佛三昧信心決定之人」第(32)段起,

到「色心二法還成其法」第(38)段為止。

後正示念佛

自「領解念佛三昧」(第(39)段)起到本卷終為止。(第(58)段)

念佛三昧者:

彌陀如來第十八願法之意。

於第十八願法,信心決定之眾生者,言身心亦成 南無阿彌陀佛也。

念佛者:

是本願之乃至十念。

初引本願之釋文中「稱我名號」之意,即正稟受願力之法,

於眾生身上之相,以其義趣,辯釋於此下也。

其中:先示念佛者之德相,即初之一段。

正示其念佛之行相,是後一段。

初顯念佛之法德一段,有標、釋、結之三段,

今者初之標,預先標舉下所明之大意也。

念佛者:

稱念佛名之略稱,即稱名之意。

三昧者:

梵語釋云等持,亦云正受,常略云定,心平等住於一境之意。

於《大智度論》之五云:

「何等為三昧,善心住於一處而不動是名三昧。」

者此意也。

若觀佛三昧等者,入定見佛之法,是亂想凡夫不堪之行。

今此念佛三昧者,是《觀經》下下品所說苦迫失念之劣機所修,

名於「稱名行」之意故,非難行入定見佛之謂也。

(摘錄法然上人之《念佛法語》:

 『《玄義分》所言「要門」者,定散二善也;定者息慮凝心,散者廢惡修善。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此善導和尚之釋也,如予者,不堪前之要門,故唯前憑弘願也。』

 以法然上人,一代宗師,他都以不堪行持要門,我等更是,唯憑弘願。

 此是法然上人自勉,也是以自身教導眾生,就叫自認為能者去行持定、散善。

 不去管什麼觀,也不去在乎三輩九品,這一切由他人去,我等只憑佛安排。 

 『拜見善導和尚之釋,法然眼中,三心、五念、四修,皆具見 南無阿彌陀佛也。』

 不管是三心,不管是五念,或是四修,都由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開始。

 信、願、行三心由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總攝,南無阿彌陀佛全部是三心。

 身業禮拜、口業讚歎、意業憶念觀察、如是作願及迴向等五念門。

 皆由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貫穿全部,無 南無阿彌陀佛則觀念不成。

 恭敬修、無餘修、無間修即是長時修,由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不斷。

 『彌陀勸念佛必來迎,釋迦勸念佛必往生。唯信此一事,余事皆不知也。』

 古德說:三藏十二不留給人家悟,我只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已成。

 『阿彌陀佛之本願者,是以名號引導罪惡眾生之誓願故,

  唯一向念佛者,即蒙佛之來迎,是法爾之道理,無可疑也。』

 佛願已發出,並且願已成就,眾生願生,佛必定來迎。

 只有不願生而不蒙佛救度者,決沒有願生而佛不迎者,是法爾故,不應有疑。

 誓願救度眾生的阿彌陀佛,決對不背其誓願,故眾生於此不應生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