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念佛之行者,歸第十八願得往生;諸行之行人,憑第十九願預來迎。
不可以為有不同,其故者:念佛行者之得往生者,往生之前已蒙來迎;
諸行行人之蒙來迎者,來迎之後得往生,何可以為各別耶?
答曰:窺親鸞上人之意,念佛之行者得往生者,不受化佛之來迎,
若受者報佛之來迎也,此即攝取不捨之益也。
諸行之行人蒙來迎者,不遂真實之往生,若遂者是胎生邊地之往生也。
念佛與諸行非一故,往生與來迎亦不同也。
然則他力真實之行人者,得第十八願之信心,而得第十一必至滅度願之果也,
此言「念佛往生」,是真實報土之往生也。
此往生者,一念歸命之時決定,而得必至滅度之位也,
是故上人之《淨土文類聚鈔》曰:
必至無上淨信曉 三有生死之雲晴
清淨無礙光耀朗 一如法界真身顯
言「三有生死之雲晴」者:橫絕三界流轉之業用也。
言「一如法界真身顯」者:密證寂滅無為之一理也。
雖然覆於煩惱,障於業縛,未顯其理;然而捨此一生時,指此理所現之處,
和尚釋云:
捨此穢身,證彼法性之常樂。
故雖言「往生」,生即無生故,實是不生不滅之義也。
此即彌陀如來清淨本願無生之生故,法性清淨,畢竟無生也。
然而不可因此而欲勵心取證無生之理;無智凡夫,雖不知法性無生之理,
唯持佛名願往生,生淨土者,彼土是無生之境故,見生之惑,自然而滅,
而契無生之證。
此義詳見曇鸞和尚之《註論》。
然則一旦至安樂者,永離生、滅、去、來等之惑,翻惑開證一念之刻,
實不可有來迎也,有來迎者方便說也。
是故高祖善導和尚之解釋亦有「彌陀如來來娑婆」之言;
又有「不動淨土」之釋。然而以當流之意,所謂「來」者,應知皆是方便也。
《法事讚》云:
一坐無移亦不動 徹窮後際放身光
靈儀相好真金色 巍巍獨坐度眾生
若如此文者,可知:「一旦成正覺以來,真實報身不移動,但坐淨土放光十方,
施攝取之益」也。
凡退而窺他宗之意,若亦執「實來」者,難契大乘甚深之義。
故真言宗之祖師善無畏三藏之解釋,亦有「釋彌陀真身相」而言:
理智不二,名彌陀身,不從他方,來迎引接。
其意者:「法身之理性與報身之智品,此之二極,成為一體之處,名彌陀佛;
不從他方,來迎引接」也。
可知「真實報身之體,無來迎之義」。
自力不真實之行人,憑第十九願所誓之「修諸功德乃至現其人前」之文,
懸望於極樂;然而本來諸善非本願,非淨土之生因故,不遂淨土之往生,
若遂亦是胎生邊地之往生也。
為此機故,言期臨終、恃來迎,此皆方便也;故願文中「假令」之句者,
顯明現其人前亦非一定之益之語也。
此機若不蒙聖眾之來迎,臨終不成正念,則邊地胎生之往生,猶且不定。
然則與其執著非本願、不定之邊地往生者,何如順佛本願,
則雖不期臨終、不憑來迎,一念信心決定者,
平生歸於成就決定往生業之念佛往生願,而憑彌陀他力,
必遂真實報土之往生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