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此按方便之願,有假、有真,亦有行、有信。
『願』者:即是『臨終現前之願』也;
『行』者:即是修諸功德之善也;
『信』者:即是至心、發願、欲生之心也。
依此願之行信,顯開淨土之要門方便權假,從此要門,
出正、助、雜三行。
就此正助中,有專修,有雜修。
就機,有二種,一者,定機;二者,散機也。
又有二種三心,亦有二種往生。
『二種三心』者:一者,定三心;二者,散三心。定散心者,
即自利各別心也。
『二種往生』者:一者,即往生;二者,便往生。
『便往生』者,即是胎生邊地、雙樹林下往生也;
『即往生』者,即是報土化生也。
亦此《經》有真實,斯乃開金剛真心,欲顯攝取不捨。
然者,濁世能化釋迦善逝,宣說至心信樂之願心,報土真因,
信樂為正故也。
是以:
《大經》言『信樂』,如來誓願,疑蓋無雜,故言『信』也。
《觀經》說『深心』,對諸機淺信,故言深也。
《小本》言『一心』,二行無雜,故言『一』也。復就一心,
有深、有淺,『深』者,利他真實之心是也;『淺』者,
定散自利之心是也。
依宗師意(玄義分)云:依『心』起於勝行,門餘八萬四千,
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者則皆蒙解脫。
然,常沒凡愚:定心難修,息慮凝心故;散心難行,廢惡修善故。
是以立相住心尚難成,故言:縱盡千年壽,法眼未曾開。
何況無相離念誠難獲,故言: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
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如似無術通人,
居空立舍也。
(宗師善導和尚所處的年代是唐代,七世紀時,依經所說,
仍處於像法末期。宗師都認為,定心難修,因無法成就息慮凝心。
散心難行,惡緣太多。而處於千年後,末法時期的我們更將何以堪任?
佛慈悲宣說淨土方便之門,『定散自利』之門,此是『淺』者也。
依佛本願,願眾生共入佛本願,此是『利他真實』之本願,是『深』者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