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善人等者,明善因果。義寂云:從樂入樂者,善異熟相繼而生,從明入明者,

謂善等流,無間而起。已上

惡人等者,明惡因果,義寂苦之與冥配惡二果。(異熟果、等流果。)

《增一阿含》十八四意品說明闇四句,又第二十一苦樂品說苦樂四句。

如《會疏》引釋。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

後責不信,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義寂云:如是因果,理趣幽邃,九十六術,皆迷其端,唯我世尊,獨知其原。(文)

不但九十六術迷之,等覺已還,不能悉盡其理,況其餘乎?

故云:獨佛知耳。

教語已下,正責不信,唯佛能知而開示其理,然理趣幽邃,故信用之者少,

不信故生死惡道無休息也。

如是下結上也。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

痛不可言。

後正明後苦。

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三結。

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

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

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第二、明五大善中:初辨後結也。初辨中。

望西云:言行此明,三業相應真實。

若準理者,上四段亦可有此文。以今顯上。

副者,憬興云:助也,稱也。(文)

前四段云:一心制意,端身正行,而不言言行等。今具顯三業相應,一心制意,

是意業也。端身正念者,身業與心念相應也。言行相副者,口言與身行相稱。

所言如所行,所行如所言也。所作至誠者,三業所作,皆真實也。

所語如語等者,顯口業如實與心念相應,非心口各異也。

在于此言三業真實者,示前四段,亦可如是,獨作諸善,是善三業,通世出世善。

若約為得大利人,則善三業,須阿彌陀國中真實心中作。不為眾惡是止善,

所謂不善三業,須真實心中捨。

此乃非雜毒虛假之善,如來止作諸善,大利無上功德是也。故結云五大善也。

上善惡對,明勸止惡修善中,略辨廣說竟。此下後結說,今為結說者。

上來具明五惡略示五善,自下之文,承前五惡,勅令修善者尤祥,深哀及佛言者,

廣前略辨,是以為結說思之。

今謂可言追說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