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箋光明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是三垢消滅之義也,此約佛德冥益。
次引彼土光明文未可也。
渧記云:他力信心行者,現為光明之所攝取。此時佛力冥益,消滅見思、塵沙、
無明三惑,故云三垢消滅,也,佛力冥益既如此矣。
是以行者機邊亦分得身意柔輭,聞此深法,念此佛慈,歡喜踊躍,隨分善心生焉。
如此解者,為文之正意,此乃先師,己能雖破無明闇解釋,今以霖師意合之,
而設此釋而已。(已上)
今謂,若論其遠到彼永拔生死根本,此何足疑,今明斯光偏被極惡凡夫,
所言三垢消滅者,聞其名號時至,正覺嘉號,印現極惡凡夫心想中,垢穢不能穢,
楚毒不能毒,故名為消滅。
身意柔輭者,明信心歡喜之相也。漢、吳云:莫不慈心歡喜。慈謂慈愛,即愛樂也。
善心生焉者,漢、吳云莫不作善。(文)
了慧云:稱念己後三毒有微薄分,故三善漸生,心行即增,云善生也。
今謂機策耳。會疏云:言善心者,若約諸行、定散諸善也。若約本願則真實信心也,
今文明佛光攝取利益何關定散諸善也。
義記云:善心者,如來善心,即信心也者,亦未詳。
此由信前光明,激發念佛之心,信心生焉,故作此解,未知信後相續也。
渧記云:善心生焉者,法德之所令然,念佛行者,隨分有之,故無貪、無瞋、
無癡三善根心,自然得生,此乃佛光冥益能消三垢之所令然。
而於行者機邊亦隨分見乎其端而已。
今家末燈抄、御消息等,對信後機之教誡,及蓮師法語,並示此旨而已。(文)
今評云:約信後者,可然。用憬興三善根者,不然。若用憬興者,
遇斯光唯局清淨、歡喜、智慧三光,應不通十二光,經文何承前十二光,
言遇斯光者,況彼與鸞師偈異。如上所辨。
今謂,善心生,又云作善明信後,念念相續之義,此之行者,念念不捨,
即佛之念念不捨,此說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其念佛眾生,何等眾生,謂廣通九品,而別指下品極惡機,故念佛眾生,
至下三品而極矣,亦與此中意同矣。
其攝取念佛者,正在此文故,善心生者,念念不捨之相可見。
(或有人問:我讀《無量壽經》了解阿彌陀佛的願力,誓為就度眾生,所以我信佛願,
誓願往生極樂淨土,佛願不虛,我往生必定,於此一念南無阿彌陀佛,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從此不用念佛,但往生信心不退,是否能成就往生。
念念相續之義,此之行者,念念不捨,即佛之念念不捨,此說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念佛行雖然從自己口中而出,但是尊貴的佛名號,並非是眾生想稱念即能稱念者。
此乃是阿彌陀佛攝取不捨的表徵。所以說信了佛本願,就相信往生必定,這是正確的,
但是從此就不在稱念佛名號者,此乃是自力心行所作祟,非是本願之行者,應知。
蒙佛光明攝取不捨者,佛必念之,佛念之故,佛明號自然從行者口中流出,不念自念,
不是那種我就是不念,就可以不念,再說,蒙佛救度,知道往生已成就,慶喜之心常在,
佛恩浩大,所謂佛恩難報還思報,所以稱佛名號,也是報佛恩阿!
以先慈母過世前的往事,因為中風住院,檢查出已經是肺癌末期,一位每天都要活動,
不能動只能躺著,由別人照料一切,是非常痛苦的事,在醫院病房裡,他請佛帶他走,
我們就靜靜地念佛,當下阿彌陀佛現在我眼前,一切就這樣平靜地過了。
出院後,並非是好了,而是安寧病房不能住超過一定的天數,他說苦想佛帶他走。
我說,您是因為痛苦的關係,沒有真切心,所以他也沒有講話。
幾天後,一大早,他一直念佛,說阿彌陀佛太慈悲了,我說我知道,但是你氣喘,
可以不可以停下來,他說無法停,所以我就和他念佛,慢慢的才停下來。
事後我問他,是為什麼,他說阿彌陀佛很慈悲的告訴他,要他安心,時間到會接她走。
後來說要走了,跟我說再見,車子來接他了,第二天一早,我開玩笑的問他你不是走了。
他不好意是地說,走錯了,還好阿彌陀佛把他接走,還告訴我時間到一定會來接我。
這一切都是佛力,阿彌陀佛的願力,願力不可思議,成就名號不可思議。
所以,當領納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願力的同時,名號的不可思議亦同時。
南無阿彌陀佛的感恩,感恩的南無阿彌陀佛,是融入於行者的身心、信心中不可分。
所以說,深信佛願不可思議,即得往生的行者,不可能不念佛的。
是佛的不可思議成就,亦是名號不可思議成就。名號獨運之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