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離穢之相中三:初明無高下,次明無苦難,後明無四時。初無高下者:
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鐵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谿渠、
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現。
諸山之高上,海谷之深下,皆是穢土高下之感報,彼土佛心平等所感,
故無此高下穢相,寶地平等之相也。
唐譯云(一初):復次阿難!彼極樂界無諸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妙高山等。
(此文在於寶樹之後)
漢本云:其國中無有須彌山,其日月星辰,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在虗空中,
其國土無有大海水,亦無小海水,無江河恒水也,亦無山林溪谷,無有幽冥之處。
(文)吳譯同之。
宋譯中云:復次阿難!彼佛國土,清淨嚴飾,寬廣平正,無有丘陵、坈坎、荊棘、
沙礫、土石等山,黑山、雪山、寶山、須彌山、鐵圍山,唯以黃金為地。
(在於寶樹樹後)
須彌山者,如《略箋》引《俱舍》等。
金剛鐵圍者,《箋》:七金山(持雙等)名金剛,金所成故。九大山外有輪圍,
名鐵圍山。金剛、鐵圍是二大山也。《會疏》亦同之。
有說下卷金剛圍山即鐵圍山也,或稱金剛山,或稱輪圍。
《應音》二十四(十一)曰:輪圍,梵言柘迦羅,此云輪山,舊云鐵圍,圍即輪義,
本無鐵名,譯人義立耳。
《苑音》二(十八)曰:斫迦羅山,正云拘羯羅,此曰輪圍山也。
《長阿含》曰:八方天下外復有大海,海外復有大金剛山,山外復有山,亦名金剛,
二山中間日月神天威光並不照。
《起世經》云:諸餘大山及須彌山王之外,別有一山,名斫迦羅,高六百八十由旬,
彌密牢固,金剛所成,難可破壞,此鐵圍山外復有一重大鐵圍山,
兩山之間極大黑闇,無有光明。
《華嚴》四曰:蓮華藏莊嚴世界海邊有金剛圍山,周匝圍繞。
古今分金剛、鐵圍為二者不允。(已上《三經音義》)此說大好矣。
大海小海者如《箋》。
谿渠者,《琳音》十一(八右)曰:啟奚反,《廣雅》:谿,谷也,
《說文》水澍川也,或作溪。渠,《說文》:水所居也,從水巨聲。
《廣韻》:溝渠。
井者,以瓶甕汲水曰井。《釋名》:清也,泉清潔者,易傳通也。
谷,《麟音》七(十三):古鹿切,《玉篇》:山谷也。
佛神力故等者,望西云:問:三十一願長時照見十方淨穢,彼穢土中有須彌等,
何故今云欲見則現?
答:彼則影現,譬如鏡像,今是體現,譬如化鳥,機欲異故聖應亦別,不可混亂。
(文)
《義記》云:望西妄會差異,不可,謂是彼國土淨,華藏法界宛然顯現此,
則處處即現,隨意即名具之無盡者哉,何言以影及體現乎!此土既觀一色一香,
皆現三千,淨國妙土豈不現乎!(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