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即言有二,初即得顯他方菩薩聞名同時證入三忍,下即言明於得忍之法不退也。

於諸佛法者於諸之佛法也,謂於初忍所得之佛法不退轉,於第二、第三忍亦然。

《法華義疏》二(二十)云:《彌勒所問經論》云:得內外功德為不退,

得外分功德為不退。又云:得智慧為不退,得功德為不退。又云:得般若為不退,

得方便為不退。(文)可準解。

內外功德、智慧、般若、方便等言諸佛法,有於初忍得此等法,有於二、三忍得之,

各於其法不退云得不退轉,應知。

第四重誓自要中二,初結前生後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而說頌曰:

上來被佛聽察,具說五劫思惟所欲之願,重說偈以顯超世之致。

疾欲得證瑞而決志進趣,故有此偈。唐、宋幷云承佛威力而說頌曰,

今本無者省略而已。漢、吳兩譯並略重誓偈,而次說法藏勝行,故無結前生後文也。

後正說偈二:初正建要誓,後請求徵瑞。

初中亦三:一反誓,二順求,三結願。

初反誓者:(反誓有三,可名三誓偈,亦可名重誓偈也,

鎮家加其徵瑞誓曰四誓偈也。)

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正覺

我於無量劫 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正覺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靡所聞 誓不成正覺

唐譯云:今對如來發弘誓,當證無上菩提因(明本作日),若不滿足諸上願,

不取十力無等尊,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利益世間使安樂,

不成救世之法王,我證菩提坐道場,名聞不遍十方界,無量無邊異佛剎,

不取十力世中尊。(六行十二句,與魏本初三偈同。)

宋譯云:我今對佛前,而發誠實願,獲佛十力身,威德無等等,復為大國王,

富豪而自在,廣以諸財寶,普施於貧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世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慈心,利益諸群品。(文)

《淨影疏》:自下立誓自要中有十一偈,前之十偈立誓自要,後一請證。

就前中初三自要,後七順求。(離欲已下)前自要中,初偈約佛自德自要,

後二(我於已下)約就化德反要。(反字恐自字誤)

《憬興疏》中(三十六左)大科同影,初立誓有二:初反誓,(初三偈)後順誓。

(離欲深正念)初又有二,初對佛自德誓,(初一偈)後對佛化德誓。

(我於無量等二偈財施、法施)

望西依淨影。《嘉祥疏》(二十二左)云:明說誓要願,於十一行偈中,

自有三階明義,初有三行正誓,次七行誓後更願,(離欲下)餘一行說誓要瑞。(文)

《會疏》初立三誓,(誓願成、誓因中勝益、誓果成德號。)意依《祥疏》意,

為正誓意也。

今大科依淨影,反誓順求科從憬興,唯是要誓反順彰之,即文句莊嚴也。

初三偈是反誓中初先誓因相,後誓果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