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分既竟,以下明正宗分。
淨影云:就正宗中,文別有三:一明所行,(彰彼如來本昔所修行願。)
二明其所成,(法藏比丘已成佛已下,彰彼現今所得身土之果。)
三明其所攝。(下卷初其有眾生下,彰彼現今攝十方國土無量眾生,
同往彼國教化利益。)此三皆就彌陀佛說云云。
嘉祥云:就正宗中,亦兩段:初明法藏修因感淨土果。上卷文;
後明勸物修因往生,從下卷初文也。此教之興,本欲令五濁眾生捨穢取淨,
卻短脩長,故先示妙果,後方廣勸修之云云。
此淨影所行所成合為修因感果一科,後勸物科同彼所攝,二科三段開合異耳。
憬興云:第六如來廣說有二:(《疏》上云云,今一部經宜作三分,
初至光顏巍巍,名說經因起分;次自尊者阿難迨於略說之耳,名問答廣說分;
後始佛諾彌勒盡於靡不歡喜已來,名聞說喜行分。又中(十二)云:
第二問答廣說分有六:一問佛顯相,二審問所以,三彰問自請,四歎問勅許,
五阿難歎聞,六如來廣說。」)初廣說如來淨土因果,即所行所成也;
後廣說眾生往生因果,即所攝所益也。
初中又有二:初說往淨土之因,後說今佛土之果云云。此亦用影三科為二段耳。
然《行卷》(廿六丁)引此二段科文,意彰如來因果、眾生因果,雖分二,
而唯是報土因果,佛因果即眾生因果故。
望西初舉影三科,次引《序分義》勝因、勝行、勝果(同所行)、勝報、極樂
(同所成)、悲化、智慧,(同所攝)三七開合異,其義是同。
今須以三為大科,七為小科。(已上)
自了惠發此義,爾來講述者,皆從以七科分大經,貫思、海渧等並依之。
今謂:此義難思,何者?《序分義》與淨影其意不同,經:隨其生所,在意所欲,
無量寶藏自然發應等,(文)淨影意明法藏因中所行華報殊勝。
宗家勝果勝報者,彌陀成三身圓滿之果德為勝果,安養勝妙之土界為勝報,
何同于淨影所行乎?況《序分義》意明韋提別選,由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何以彼為大經分科乎?
《會疏》亦不肯之。
正宗又大分為五,(四之十九)初二段為彌陀教,自佛告彌勒菩薩已下三段,
為釋迦教。是本依《教卷》,正宗所說為二尊出世大意,大得其旨。
今亦順古轍,用二尊教意,然指其文所與古師稍異,初從乃往過去終上卷,
明彌陀教意,下卷初佛告阿難,其有眾生已下,明釋迦教意,
十二、十三願成屬彌陀教,十一、十七、十八願成屬釋迦教。何故爾者?
《行卷》引興師廣說二科,初廣說如來淨土因者,(所行、所成)終於上卷,
後廣顯眾生往生因果者。(所攝、所益)下卷其有眾生已下是也。
依此引意分二尊教分。
又釋迦出現五濁,惠施真實之利,本意唯在使眾生到涅槃處,
故釋迦教初先說無上涅槃願成勸之示其因,十七、十八大行、大信是也,應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