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天親讚云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此即總明彼國地之分量也
此引論偈示量功德。
文中初二句示清淨功德。(論註詳解今略分句)清淨簡不淨。
謂,三界苦果總從有漏虛偽因起,若因若果,污穢不淨。
安樂依果從佛究竟無漏因起,清淨無垢故,名莊嚴清淨功德。
言彼世界相者,安樂清淨相也。
勝過三界道者,道之言通因果,(義見論註)勝過二字示清淨義。
謂,安樂國勝過三界有漏不淨因果道故。
究竟下二句,是示量功德,彼國周圍量廣大無邊際,喻如大虛空究無限極故。
然彼國量有邊無邊,古今解者凡有三說,其可不可今不暇評,他日若至講論註當決耳。
問:今釋中要量功德,何引清淨功德句耶。
答:傳通釋言,設雖量廣,非清淨者,不足為德,故引證之。
今謂,若但引量德句,不便見是指何事量,喻令見者知安樂量故,引之乎。
更試一解,大乘經論歎諸佛實報土稱勝過三界道。或云出過三界行處。
如是淨德者,諸土等無異。今歎勝過三界道者,此恐應以大經必得超絕去,
往生安養國,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而為根據矣。
能令具縛凡夫橫截三界道者,唯局別願所成土德。(如算法圍棋喻)
豈同餘方清淨功德。故論標能入機言善男善女人。(具縛凡夫)
歎其所入土德稱勝過三界道。
當知,論意正指令凡出界之妙益,名清淨功德。
故論註下明是意言,莊嚴清淨功德成究者,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議,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業畢竟不牽。
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玄義分偈又標之云,共發金剛志,橫超斷四流。
歎淨功德其意如斯,今此引之,亦應斯意。一字一句不可加減,豈其同文故來例耶。
有人嘲弄玄義偈云,毈跳不出斗,常與水母為導師。
此應妄謂但宗出界一同小乘,著斯弄言,于其非止不思己無出界之分,
亦猶不見昇道無窮極之句耳。
問:引量德有何由耶。
答:上示方處云,正坐西向,或指日沒一分方隅,似變化土實有邊際,
今欲顯示邊即無邊,究竟真報土,故引量德耳。
結釋文中,此者指論,總者對別,地下地上無量莊嚴相分為別。今稱廣大無邊際者。
此總明彼地界分量,故云,此總明彼國地分量。
言分量者,以無邊際為彼分量,(非是分際限量之義)如無邊際為虛空量。
(曇鸞大師註往生論,將天親菩薩所造之論偈,分為五念門。
從世尊我一心起四句偈,含有三念門,上三句是禮拜讚歎兩門。
下一句是作願門,願生安樂國,這一句是作願門,有禮拜、讚歎、作願三門。
第二段四句偈,由我依修多羅起,為論主自述,我依佛經造論,與佛教相應,
所服有宗,論主何故如此說,為成優婆提舍名故,優婆提舍名為論,經律論之論部。
故此段為成上三門,起下二門,所以次之說。
從第三行,到後之二十三行,是觀察門。末後一行,是迴向門。
此四句偈是觀察門的第一行,觀察門中分別為二。
一者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二者觀察眾生世間莊嚴成就。
此段偈文是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有十七別,前兩句是第一事。
名為觀察莊嚴清淨功德成就,此清淨事總相。
論註說:佛本所以起此莊嚴清淨功德者,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
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於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
是故起此清淨莊嚴功德也。
次兩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論註說: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量功德者,見三界狹小,墮陘陪陼或宮觀迫迮,或土田逼隘,
或志求路促,或山河隔障,或國界分部,有如此等種種挶局事。
是故菩薩興此莊嚴量功德,願我國土如虛空廣大無際。
如虛空者,言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廣大無際者,成上如虛空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