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明發起序禁父之緣。

正言對傍,化前一段猶傍明之。

此經發起今正所明,故云正明。

闍王置父七重室內,是名禁父,即是今經興起之由,故名為緣。

楷定記云:禁父之緣雖似依主,而持業釋,亦有此例。

如言在昔之時等也。

(阿闍世翻成漢譯叫未生怨,又稱為折指。因何名為未生怨,及因何名折指。

此皆是因昔日的因緣,才有此名稱。說因緣者,乃是父王原本無子息,

故處處求神,但是仍然沒有結果。忽有一相師進奏於王。稱山中有一仙人,

其不久將捨壽,其命終之後,將可以國王作兒子。國王一聽,很高興,問說,

此仙人何時捨壽,相師答言,要再三年,其壽命即盡。

國王說,我現今已老,國無繼承人,無法再等待三年。

國王就派遣使者入山,請那位仙人說,大王無子,王位缺繼承人,故處處求神,

困擾很久了,有相師見大仙,不久將命終,來生將當國王之子,能否請大仙,

提早結束今生,早日轉生王家。

使者入山到仙人所,見仙人後告訴國王之意,請仙人早日赴命。

仙人告曰,我命尚有三年才終,國王之命,有所困難,無法從命。

使者依仙人之教,還王宮回覆國王,轉述仙人之意,說無法從命。

國王說,我乃一國之王,所有的人物,都歸屬於我,今我以禮相區就,

仍然不答應我的要求。乃更命使者,再次去請,務必要他答應,如果不聽命,

便將她殺死,這樣的話,他既已死,就可以作我的兒子了。

使者往仙人所,告知國王之意旨,仙人仍是不遵,使者便要奉命殺仙人。

因此仙人告訴使者,回去當告訴國王,我之壽命未盡,國王以心口遣人殺我,

我若作國王的兒子,將來還是同樣會以心口殺國王。因此受死。

仙人死後即託生王宮,王后韋提希夫人即感覺有身孕,國王於是很高興。

第二天,王即詔喚相師,觀看夫人所懷是男是女。相師觀後,告訴國王,

是男孩不是女孩,然而此孩兒將有損於國王。國王認為,無妨,因所有將屬兒。

說是說,但是心裡還是擔憂,所以告訴夫人,在孩子出生時,在高樓上,天井中生之,

下面不要人承接,掉落下來後,哪有不死之理,這樣我也不用擔憂,又沒人知道。

夫人也同意國王的說法,於初生時,如王所說,但是生後墮地,卻沒死,只損一小指。

因此外面的人,共同稱太子為折指太子。這是折指名稱的來由。

說未生怨者,此乃因為提婆達多起惡心嫉妒心而引起的。

提婆達多因尚所說之故,將太子初生的緣由經過告知太子,使起惡心。

此因何而起,因提婆達多起嫉妒心,提婆性惡,雖出家,然妒佛之名聞利養。

其時,父王為佛之檀越,多將供養奉於佛,時常以上妙珍寶供養於佛及僧。

而提婆達多見之妒心更盛,要向舍利佛學神通,又被拒,輾轉各比丘間不成。

後求於阿難,阿難尊者因位證他心通,不知兄長私密學通,是為對佛起惡心。

即喚於靜處,次弟教之,調達於受教,一心專注,即得身通,一切自在。

即於太子殿前,於空中現大神變,太子見後問左右,此是何人,答言尊者提婆。

太子聞之,心大歡喜,即喚提婆下來,提婆見喚,即化作嬰兒,直向太子膝上。

太子即抱,鳴口弄之,又唾口中,嬰兒遂咽之。太子見之,轉加敬重。

提婆得太子供養後,轉加惡盛,因此破僧,改佛法戒,教戒不同。

又告訴太子,其出生之因緣,又告之,釋尊年老,無所堪任,當可除之。

我自作佛,父王年老,亦可除之,太子自作正位,新王新佛新氣象。

告訴太子初欲出生時,父王即遣夫人在百尺樓上當天井中生,即望墮地令死。

正因為太子福力大故,命根不斷,但也因此折損小指,若不信,自看小指,

足以為驗。太子聞此說,審慎思考其言,認為是實無誤,即聽之。

遂即信用提婆達多之惡計,餵以惡象酒,讓其醉,在趕到佛前,想踩死釋尊。

釋尊以手出五隻獅子,醉象一聞獅吼,全部腳軟趴下,這計就不成。

未遂其惡計,又於釋尊出入之道,先在山上置一巨石,等釋尊到時推下,

護法神以巨杵打碎巨石,然一小石塊打在釋尊腳趾上,出了一點血。

提婆達多因此出佛身血之罪,即刻地裂開,生身墮無間地獄。

闍世王於聽提婆達多之計,將父王困於宮中,自立為王,此因緣。

於《涅槃經》說闍世王於殺父王後,全身生瘡,其惡臭無比,

後大臣建請求諸於佛,佛即為入月愛三昧,以光照王身,身瘡即愈。是後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