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疏》清涼國師論十玄: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如海一滴,味具百川,以是總故,冠於九門之初。
經云: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又云:華藏世界所有塵,
一一塵中見法界,一塵既爾,法法皆然。一句佛號全具佛之功德利用相應。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別中先辨此者,是別門之由。由上事理無礙中,
事理相徧故,生下諸門,且約事如理徧故廣,不壞事相故狹。
故為事事無礙之始,七十六經摩耶夫人云:善男子,我身形量,
雖不踰本,然其實已超過世間,量同虛空,須能容受十方菩薩受生莊嚴宮殿。
此文即廣狹自在也。如一尺之鏡,現千里之影。極樂世界一朵蓮花能現十方世界,
說華光出佛,十方三世一切佛,皆由極樂世界蓮華所出。廣狹無礙。
三。一多相容不同門。由廣狹無礙,所徧有多,以己望多,故有一多相容。
相容則二體俱存,但力用交徹耳。如一微塵,舒己入一切法中,
即攝一切令入己內,舒攝同時,無障無礙。一塵既耳,塵塵互攝,亦復如是。
華藏偈云:以一剎種入一切,一切入一亦無餘,體相如本無差別,
無等無量悉周徧等,即其文也。如一室千燈,光光涉入。蓮華是一諸佛是多,
諸佛入一蓮華中,蓮華與佛各不同而相容無礙。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由此容彼,彼便即此。由此徧彼,此便即彼。故有相即門,
如一微塵廢己同他,舉體全是彼一切法,而恒攝他同己,令彼一切即是己體。
一多相即,混無障礙,此約有體無體,故言廢己。廢己,即無己體也。
同他,他有體也,如金與金色,不相捨離。念佛行者即與佛同在,不離不捨,
佛身我身混無障礙,故臨命終時無佛來迎的問題。
五。秘密隱顯俱成門。由互相攝,則互有隱顯。謂攝他他可見,故有相入門。
攝他他無體,故有相即門。攝他,他雖存而不可見,故有隱顯門。
經云:東方人正受,西方從定起等。東方人入定為顯,西方定起為隱。
以但見入定,不見起故。然此三門,皆由相攝而有,相入,則如二鏡互照,
相即,則如波水相收,隱顯,則如八日月,隱顯同時。念佛人身在娑婆,
但是實在極樂,雖說已生極樂但仍在娑婆,隱顯同時。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由此攝他,一切齊攝,彼攝亦然。如琉璃瓶,盛多芥子,
隔瓶頓見,故有微細相容門。十迴向云: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無量佛。
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即其文也。
七。因陀羅網境界門。由互攝重重,故有帝網無盡,如天帝殿,珠網覆上,
一明珠內,萬像俱現,珠珠盡然,又互相現影,影復現影,重重無盡。
故千光萬色,雖重重交映,而歷歷區分。亦如兩鏡互照,重重涉入,
傳曜相寫,遞出無窮。
八。託事顯法生解門。由如帝網,一即一切,故有託事顯法門。如見一花葉,
即是見無盡法界,非是託此別有所表。下云:此花蓋等,從無生法忍所生起等。
故擎拳豎指,觸目皆道。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由上八皆是所依,所依之法既融,次辨能依,能依之時亦爾。
十世者,離世間品云:過去說過去,過去說現在,過去說未來。現在說過去,
現在說平等,現在說未來。未來說過去,未來說現在,未來說無盡。
九世攝歸一念,故云十世。三世區分,名為隔法,而互相在,即是異成。
如一夕之夢,經於數世等。
十。主伴圓明具德門。由法法皆然,故隨舉其一,則便為主,連帶緣起,
便有主伴。以此圓教,理無孤起,必攝眷屬。如現相品,佛眉間出勝音菩薩,
與無量眷屬俱出,即人眷屬。佛放眉間光明,無量百千億光明以為眷屬,
即光明眷屬。又法界修多羅,以佛剎微塵數修多羅以為眷屬,即法眷屬。
故隨一一皆有眷屬,眷屬即伴,故證主伴。如長空明月,列宿圍繞。
萬器百川,星月炳現。
此上十門,同一緣起,無礙圓融,隨舉一門,即具一切。
如一事塵具此十門,而具餘教等十門,則為百門。事法具爾,餘教義等亦然。
則為千門,若重重取之,亦至無盡,如一千錢,共為緣起,一錢為首,
則具一千,餘亦如是,則有千千,千千之中,隨取其一,亦具千千,故至無盡。
於此十門,圓明顯了,則常入法界重重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