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四十八願乃是依著名號而欲救度一切眾生的悲願,
四十八願以外更別立三種的誓願:
一、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二、我於無量劫 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等覺
三、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 誓不成等覺
這第一願是誓成佛道,第二願是誓救度,第三願是誓名號普遍。
成佛是為救度眾生,為欲實現救度,不得不令眾生聞信名號;
本偈所謂重誓名聲聞十方就是這個意思。
為要讚仰法藏菩薩的捨一切諸行,只選擇名號一行之願心,
法然上人以「勝劣」與「難易」二義來判釋。
一、勝劣的意義
名號是萬德結歸之全一的生命,所以勝。
餘他的善根是局限的、分析的、固定的,所以劣。
《選擇集》中又說:
「謂勝劣者,念佛是勝,餘行是劣。所以者何:
名號是萬德之所歸,然則彌陀一佛全有之三身、四智、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
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
故名號功德最為勝也。
餘行則不然,各守一隅,是以為劣也。
譬如世間屋舍名字之中,攝棟樑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棟樑等一一名字中,不能攝一切。」
此所以捨棄劣的餘行,而選擇勝的名號一法的緣故。
這是對價值的選擇。
二、難易的意義
名號是不論什麼人都容易持行易稱的法,然諸餘行,賢者聖人尚難承當,
因此欲救度一切,所以選擇一切人皆易行易修的名號。
《選擇集》中又說:
「難易之義者,念佛易修,諸行難修………(中略)………
若以造像起塔為本願者,則貧窮困乏之類定絕往生之望;
然富貴者少,貧賤者甚多。
若以智慧高才為本願者,則愚鈍下智定絕往生之望;
然智慧者少,愚癡者甚多。
若以多見多聞為本願者,少聞少見之輩定絕往生之望;
然多聞者少,少見者甚多。
若以持戒持律為本願者,破戒無戒之人定絕往生之望;
然持戒者少,破戒者甚多。
自餘之行以此準知,須知以上之諸行等為本願者,得往生者少,無往生者多。
然則阿彌陀佛法藏比丘之昔,被平等慈所摧,為普攝一切故,
不以造像起塔等諸行為往生本願,唯以稱名念佛一行為其本願也。」
這是實踐上的選擇。
像這樣,阿彌陀佛以最高究竟有價值的生命,表現做普及萬機之法,
即阿彌陀佛的名號迴施一切是法藏選擇名號的願心。
隨順這選擇的願心,佛所令捨的便捨之,佛所令取的便取之,
直心放任於佛,才是真佛弟子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