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言「本願」者,五劫思惟之本願;
言「業力」者,兆載永劫之行業,乃至十劫正覺之後,佛果之萬德也。
此願行功德者,偏為未來惡世無智之我等,
代替勤行,欲斷盡十方眾生每一身上之生死繫縳,
引入不退之報土。此願行圓滿之時,成就機法一體之正覺也。
以上略明訖((84)),以下者廣釋,
於中有五段(初明念佛義(85)-(88)、二明法體成就(89)、三明心行他力(90)-(91)、
四明行彌陀行(92)、五明無為念佛(93)-(96))。
初明念佛義,此中又有二,
初明所念之佛德((85)),
後從「念此正覺之體」以下明能念之機受((86)-(88))。
初明所念者,
承上段「憶念佛以大願業力所成就之功德,
斬斷眾生之生死繫縛,令生不退之真實報土」之文而廣顯也。
中有二節,初釋大願業力,後述願力之意義也。
大願業力者:
西河禪師之《安樂集》上卷云:
「十方人天欲生我國者,莫不皆以阿彌陀如來之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終南大師之《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云: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六要鈔》云:(覺如上人之子存覺上人集)
「大之言者亘三,所謂大願者,五劫思惟超世無上殊勝之願是也。
大業者,即是不可思議兆載永劫之六度萬行。
願行雖異共是因位也。
言大力者,果位之神力光明,攝取利益眾生名為大力也。」
此釋「業力」二字,牒者相合,釋者自分,
則業者是永劫之行,力者其果上之神力也。
《六要鈔》之釋者傳今鈔之意也。
後節「此願行之功德者」;
即上段大願業力之意,而「引入不退之報土」、「成就機法一體之正覺」,力之意也。
五劫之願,永劫之行者,由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誓,
為令無智之眾生斷滅六道之繫縛,令往生真實報土故,
彌陀代行苦勞,其願其行圓滿即成就機法一體之正覺,
而其果成之神力,能令十方眾生得入報土,此言大願業力也。
今之念佛三昧所念之佛力者,是此一段之所明也。
(十方人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皆是因為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而成就。
所以法然上人於此,講有五種決定往生之事:
『一、彌陀本願決定也。
二、釋迦所說決定也。
三、諸佛證誠決定也。
四、善導教釋決定也。
五、吾等信心決定也。
以此義故,決定往生也。』
若非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前身,發大願成就淨土,就無西方極樂世界。
若非釋迦牟尼佛憐愍眾生,知眾生無出三界之力,特別出生於世,教導眾生。
往生淨土的他力法門,是世間難信之法,沒有任何一法能如此法難信。
尤其是釋尊在此五濁惡世,故十方諸佛各出廣長舌相,同聲證誠,事誠實言。
善導大師獨明佛出世之本意,在弘揚阿彌陀佛之本願,故大加弘化。
雖有上之四者,若我不信,也完全辜負了佛之慈悲。
佛之本願要救度我等常沒常流轉之眾生,我等應體佛之悲心。
故我等之信心建立,是往生最主要之緣,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