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卻說,於善導大師之疏釋言:

「口常稱佛,身常禮佛,意常念佛」

舉「稱禮念」之三業行,從一念佛所開,

明增上緣下云:

「眾生稱念者除多劫罪」

此者以親緣之下所開三業行,合成稱名行之一也。

方今有一類之異解者言:

乘本願而願往生者當專修稱名一行,

禮拜尊像、讀誦經卷、供養香花等行事者,皆是假門雜修,而獨斷為非弘願專修,

甚至除去由來安置之佛壇,燒卻禮拜之尊像,反以達佛祖之本意等之惡取者,

唯聞之不覺流淚,邪見之極不堪寒心也。

請異解者虛心讀此疏文,

有從一念佛行開出三業之義,若只稱名號絲毫亦不可修餘他之行,

則「念佛眾生之釋」,豈得開三業行乎。

既然並立三業行者,當知修三業行是弘願專修之行人,

然為念佛行者,非言必具三業行,是隨分修之者復無異論也。

又譬如修稱名行,

若信本願力之心淺,稱名不怠之時則思往生亦決定,

念佛不進之時則苦於不安之念,此猶墮在雜修隊中,非是弘願專修之行人也。

寄語佛祖弟子,

茍為佛祖之弟子而有志欲得佛祖之正意者,必須仰善知識之指示,

勿私自局取聖教誤解聖意,而為宗門之罪人,沉淪於無間之長苦。

在疏文從一念佛行,開稱禮念之三業行,於後

「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者,總稱三業歸一憶念,

即是指示三業之所由起者,在於「信心」也。

言彼此三業者:

彼者佛之三業,此者眾生之三業,眾生之三業者是稱禮念,

在佛邊者有舉見聞知之三。

一說言:見聞知者,眼耳意之作用,雖非三業亦准於眾生之三業,且言三業此說亦好。 

 眾生常稱禮念者佛即見聞知,以此言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然其三業不相捨離之所以者何耶。

謂佛本在永劫修三業行成就名號,以此迴施眾生,眾生於聞信之一念全領名號,

自然多念相續,其多念相續之相即是三業之稱禮念,稱禮念之行全體是「佛行」也。

今鈔在此處言

眾生之三業與佛之三業全成一體,於此下之文云:

「言念佛者,念此理。

 言行者,歡喜此而恭敬稱禮念。

 故佛之正覺與眾生之行一體不離也。」(58)

「信佛三業之功德故,眾生之三業與如來之佛智同一體,

 而佛長時修之功德,常顯現於眾生之身口意也。」(71)

「今所言之念佛三昧者,我等雖稱禮念,

 並非自己之行,應當領解是唯行阿彌陀佛之行。」(84)

此等文皆與今同意,

恰如父母之精血全成子之骨肉,性分全同故,

如父子相親,眾生之稱禮念全是佛行,

故眾生起行能契佛心,而佛則常見聞知;

彼此三業雖全是一體,且就於眾生與佛祖分兩邊故言不相捨離,

而以示彼此相親之相也。

(此段文章非常重要,是一般念佛行者最會誤解者,請再三詳讀。

 依善導大師意,稱、禮、念都是念佛行,並非口業稱佛名才是念佛。

 所以說,眾生憶佛、念佛,亦是佛憶念眾生,故定能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