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首楞嚴經》所言,狂人覓頭,

一個人一早起來,照鏡子看見鏡裡的人有頭,而想大家都有頭,可是沒看見自己的頭。

所以就急忙出外找他的頭,問人家有沒有看到他的頭。

這個人就算找到一個「他的頭」,安在自己頭上。

試問,一個頭上又有一個頭的人,能夠稱為是一個人嗎?

我們的信心佛早就幫我們準備好了,也安上了,不須要外求。

假如我們再自己建立了一個信心,那不就是有兩個信心了。

佛給我們的信心不要,要用自己的信心,往生佛的世界!

這種人,這種信心,能往生阿彌陀佛的世界?

這是不可能的。

就是這樣,就是這個自己,接受佛所賜的信心。

放心的,歡喜的,活在信心,佛賜與的信心裡,直到此生報盡。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南無阿彌陀佛。

禪宗說去一添兩,先師說人人本是天真佛。

所以不用去除妄心,不用再自己另外建立一個信心。

這個信心,在《觀經》開為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等三心。

《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云:

「『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

 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乃至,

 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乃至,

 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兩種: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又深信者,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乃至,

 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經深信行者,必不誤眾生也。

 何以故?佛是滿足大悲人故,實語故。乃至,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乃至,眾名疎雜之行也,故名深心。

 『三者回向發願心』。又回向發願心者,必須決定真實心中回向,願作得生想。

 此心深信,由若金剛,不為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之所動亂破壞,

 唯是決定一心投正直進。不得聞彼人語,即有進退,

 心生怯弱,回顧落道,即失往生之大益也。

生死事大,凡夫人必須專一,免得到頭來什麼都不是,一失人身,就無回頭之時。

法然聖人《選擇本願念佛集》云: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意思是說:「稱名念佛是彼佛本願行也。故修之者,乘彼佛願,必得往生也。」

眾生順佛願故能稱名,因稱名故,更念佛之恩德。

因蒙佛攝受故心柔軟,心柔軟故更知是佛之攝受,此乃他力之念佛。

才市同行的詩,充分表現出佛願:

「既非聽取,亦非聞得,是觸動我心的南無阿彌陀佛。」

「才市一無所有,一無所留,除了喜悅,全被解脫。

 善與惡皆被解脫,一無所有。無有才適然、心安。

 悉被南無阿彌陀佛索光。好不愜意呀!南無阿彌陀佛。」

為佛願所攝後,應一無所有自力的心行 南無阿彌陀佛,心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