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佛所說自作自受。無有他受報之理。佛以自善回施眾生。未審眾生得受之不。
若謂得受。則道理。若謂不得受。則佛願回向有名無實。當云何會。
答:有會曰。佛以自善回向眾生。故眾生自修善,回向為助緣。
故無無實難。眾生自修善。故無他受難。
(義章九云。佛法雖無自作他受,非無彼此互相助緣。以回向故,助令修善)
此猶權教所說。自他差別門義。不可以之議佛回向。今依圓實(一乘)教義解之。
生佛同體。(互具互泯)自他不二。
(同體不二故回向被於物。如共命鳥互同腹食)
至相華嚴孔目章云。我唯不一人能成此事。今所作業是眾生物。
何以故。乘眾生性成故。
彌陀因時,乘不二性。建立機法一體本願。
(機法一體即是自他不二之義)
以其功德,回施眾生。彌陀功德即眾生物。
華嚴探玄第十七云。以他同己體,他行即己行。
他圓家解自他同體理。立觀觀成時。始許入自他不二,淨教不爾,於此何論自作他受。
故文類云,若行若信,無有一事非阿彌陀如來清淨願心之所回向成就。
非無因他因有也。應知。
以佛願為因故。云非無因。此破無因性之計也。
生佛同體自他不二。如來願行即眾生物。故云非他因。破他性計也。
如此自他不二之義。佛願利益安養真證。淨土經論開示此義。
彌陀經云,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 乃至 故名阿彌陀。
常住佛住名為壽命。酬二利不二願。成自他不二果。證顯自他佛性。共為阿彌陀名。
乃是自他不二果。證顯自他佛性。共為阿彌陀名。乃是自他不二果名。
唯能信自他不二德號者。必到自他不二妙域。證顯自他不二妙果。
大經開示彼妙益云。從如來生。解法如如。
從如生者。如謂真如即是眾生自心性德。
然生彼國者。從蓮花化生。以花屬眾生性德心蓮花故。說之云從如來生。
又大經說彼往生。云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觀經以彼華屬佛修德。云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往生論判云正覺花化生。非有修性二種蓮華。唯是一箇清淨妙華。
即佛願修德。而眾生性德。故說之云從如來生。即眾生性德而是佛修德。
故說之云覺華化生。此則兩文互說。顯示修性不二自他同體。
論云三種成就。願心莊嚴。入一法句。真實智慧(光明無量)無為法身。(壽命無量)
此示依正主伴三種。同入一法句。唯一阿彌陀。自他不二修性不二。
(智慧修德法身性德)
因果不二。依正不二。此酬機法一體願力故。決判云願心莊嚴。
世人自作他受之難。起乎偏執差別門義。不解不二平等門焉。
楷定記云常平等門,自他同故無非自作。無他受難斯言宜哉。
(記文印點謬焉著眼)學者須知。
自他不二生佛同體之義。就佛願益示之。毌混同聖道門。
約眾生心為言。(如妙宗鈔言果得佛圓妙,體是我凡夫本具性德)
餘如二門絜講錄三所辨。
問:諸疏例多。至卷末述回向。今在疏前早述回向。有何由也。
答:四帖要義。但在傳弘願。自信教人信。共往生佛國。
今偈既示其要義了。故於疏前述回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