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題
常念《心經》的經題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括弧中的「摩訶」,見餘譯,「摩訶」就是大、多、殊勝三方面。
因為所要表達的意義很多,往往就不翻了。
(古代譯經者譯經有四例五不翻。
四例為:
1)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諸佛菩薩所說的"咒語",雖然將梵字譯成漢字,
但卻保留原來的梵音。
2)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卍萬字相,字體雖然仍然是梵字,但是卻譯成漢音。
3)音字俱翻:藏經中所有大、小乘經典,全部都譯成漢文。
4)音字俱不翻:梵文版本的佛經,仍然保存梵文和梵音。
五不翻:
1)秘密故不翻:秘密的,說了也不會懂,如陀羅尼(總持、真言、咒語)
2)含義多故不翻:一句話有多種意義,如薄伽梵,含有六義(自在、熾盛、端嚴、
名稱、吉祥、尊貴)
3)此無故不翻:本土沒有的,如閻浮提樹。
4)順古故不翻:最早進入中土的佛經這樣翻譯,雖然還是可以翻,就照原來的翻
譯法不更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尊重故不翻:如"般若"雖然可以譯為智慧,但是這種能透視諸法實相,能
親證人生的真理的大智慧,並非一般世人所說的智慧可以比,
所以為了尊重"般若"的尊貴,避免世人產生誤解,所以直接譯
原音,不翻譯。)
「大」不是大小的大。
就是說這個道理是極其究竟,徹底。
離開我們世俗的相對的這些概念。
這是一個絕對的大,不是對比。
這個火爐和房子比,說房子大,房子和樓比,它又小了。
世間上哪有什麼大小,都是比較的大小。
在這地方小的,換另外一個地方有可能就是大的。
這裡是算大的,換另外一個場地又是小的。
都是相對的。
這個地方所說的「大」不是比較的。
而是絕對的。
「多」、「勝」也都是這樣。
「般若」也是梵文,我們可以把摩訶般若翻成大智慧,這都很勉強。
因為翻成我們的話,所能表示的不足夠。
翻成智慧就很容易和漢文的智慧這個名詞相混淆。
我們常說的智慧,再往下說就是聰明了,再一混變成伶俐。
世上這種聰明伶俐成了智慧了?
(把能成佛的大智慧一翻成世法上的聰明伶俐。
會讓世人認為聰明一點好入佛門。
不知道,仗勢自己聰明伶俐,在佛法上卻是一大障礙。
佛法說有八種人學佛很難有成就,稱為八種障礙。
那八種:
1)地獄道:就是個苦字可以形容。也指人心靈的苦。因為苦無間斷,所以難親聞
佛法。
2)餓鬼道:貪欲過重,執著在自己的私欲上,很難聽聞佛法。也指人心的慳貪難
捨,無法放棄自己執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知見。
3)畜生道:因為愚癡,不明事理,所以墮落為畜生道。因為愚癡,也難聞佛法。
因為也聽不懂。
4)北俱盧洲:須彌山下的四大部洲之一,在須彌山北。在此的人民沒有病痛,快
樂無比。在這世界,我們多多少少會有不安全感,怕財富不夠多,
將來會餓到,為了老了沒人照顧,要養兒防老...等等。在北俱盧
洲,這一切都不須要擔憂,衣服飲食都自然而成。女人生了孩子,
往路邊一放,有緣人看到,手指一伸,小孩一吸他(她)的手指,
就有奶水自然出來,孩子吸食後自然長大。就以他為父(母)。也
沒有教養的問題。每人都健康長壽。壽命都一千歲。也因為太快樂,
只知道享樂,所以不樂聽聞佛法。
5)長壽天:色界的第四禪天,無想天。稱為無想天,是因為無須動腦想事情等。
在人的話,如果是這樣不用動腦,人云亦云,這種人通常會是不明是
非,疑信參半,甚至顛倒是非,所以很難聽聞佛法,聽了也不容易生
信,聽了等於沒聽。
6)盲聾瘖啞:看不到、聽不到、不會講話更也不會問。這些都是學佛的障礙。
7)世智聰辨:聰明人對一切事物一看就會,一聽就懂。他對事情的本末能明了,
對佛法也能有所了解,但是不容易生信,總想以世俗的學識理論去
了解佛法,求證佛法的奧妙。因為邪思、偏見,心量又小,而對自
身又愛惜有加。不能捨棄自身的財勢和知見,常常仗勢凌人,無法
接受別人的意見和規勸。這樣的人雖然有學佛,但是容易增長邪見,
學法無益,也不容易成就,稱為一難。
8)佛前佛後:生於佛出世前,佛滅度後,很難聽聞佛法,也不能聞佛法。所以也
是一難。)
恰恰相反,世智辯聰是我們學佛的八種障難之一。
跟聾子瞎子神經病是一樣的,成為學佛的障難呀!
這樣混淆就失掉了原文的意思。
經中的智慧,是一種怎麼能夠了悟實相,契入證入實相的智慧。
實相是什麼,我能夠悟;我不但能悟,而且能夠證。
也可以這樣說,實相就是佛的知見。
(實相:原義為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義。
一切法的真實不虛體相,真實的理體,真如、法性。
又名諸法實相。真實的智慧。
實稱為真實不虛,相為事物的本性或相狀。
大般涅槃經:無相之相,名為實相。
大智度論:一切諸法之各別相皆為虛妄,一一皆可破壞,相對于此,無漏智
所證的實相則離虛妄之諸相而平等一如。在妄情中,實相悉皆不
可得。
禪宗:諸法實相是釋迦牟尼佛本師的本來面目。
淨土宗: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即實相,稱佛名即實相。
密宗:聲、字皆實相。咒語的聲和咒文都是實相正印所印。
中論:諸法畢竟空,不生不滅,名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是是一切事物、一切法的本體,所以又稱為法性,又因為法
性真常不變,又稱為真如。
往生論:佛國土功德莊嚴成就。佛功德莊嚴成就。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
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
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智慧就是實相智慧,無為法身就是法性身。
佛土功德成就。佛功德成就。菩薩功德成就。就入一法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
身。也就是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