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在別人的身上看到惡,很容易;對自己所做的惡,卻很難察覺。

我們在自己身上所能發覺到的惡,其實已經是很大的惡。

因此,我們應該要細察自己的內心,而且要接受別人的告言,因為自己所犯下的惡,

自己很難察覺。

人的常情,眼睛張開,看到的是外面的世界,看到的是旁邊,要看到自己是很難的。

有一則故事,是孔夫子和路上的小孩的對話,就很清楚,是這樣說的:

夫子駕車,路上遇到幾個小孩子在玩,他們在路中間堆土,堆出了城市和城牆。

夫子要小孩離開,讓他的車子通過,孩子不肯,說那有城讓車的,都是車子讓路於城的。

小孩子就說,我問你話,你能回答對,我就讓路於你,夫子就答應,孩子第一個問題問:

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夫子答說太遠了不能答。又問近的,問說:你的眼睫毛有幾根。

這一問,夫子還是沒辦法回答,因為雖然近在眼前,睜眼就看到,還是無法得知。

所以夫子只好上了車,繞了路,避開了「城牆」。這就是人的侷限,不知遠不察近。

這麼近,而且是每天睜開眼睛,第一個看到的,相信是沒有人能夠回答的。

看別人的惡處,很容易,只要仔細些,用些心思,靜下心來,不要驚擾對方就可以看出。

但是看自己,就沒那麼的容易了,不見得是看不出來,而是有意無意地忽略,才是重點。

這個有意無意地忽略是很可怕的,有可能是失忽,有可能是要面子,也可能是為了利益。

人要有反思自恭的能力,因為這才能使人進步,尤其是一位修行者,更應當如此。

有很多位來自西藏的密教修行人,就這樣的比較,他們的修行和漢人修密的心態,說:

對我們藏人來說,每年年終,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對一位修行人,就是檢討反省自己,

在這一年中,我的脾氣改了多少,那些是需要更加強的,我對人的態度,修行進度等。

但是我所接觸的漢人,他們來求法,他們的心態是,早一天成為上師,可以帶領人。

好為人師,想要教導人,想要領導人,所謂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是一般人的心態。

想要教導人,有可能是好事,但是,要先問問自己,是不是講一套做一套,表裡不一。

這樣的人,他教人會是越教越壞,不但教不好人,還會把人帶壞,不應該的。

其實教人最好的方法是,用身教,不用講,就自自然然的生活,把你所學融入生活中。

把自己所認知的佛法,真實的表現在生活上,最佳的代表,最值得敬重的是清九郎同行。

三百多年前,住在現在奈良附近的大和清九郎同行,一個大字不認識幾個的妙好人。

當信入的佛的本願後,就此踏實的過著信的生活,一切任由佛的安排,信就此生根。

當他女兒成年時,一個地方上的浪子,告訴他要娶她女兒,他也隨緣的答應。

他女婿要求不跟他信佛,而他只要求,每天早晚課時跟著他就可以,就這樣的也信入。

以現在人的眼光,清九郎同行太草率,會把自己的女兒的前途斷送,這是非常不可行的。

但是,清九郎同行做了,因為信佛本願,把他的後生完全交與了佛的願力,而佛也如願。

一段時間後,附近的人,想過去看笑話,因為一直沒有消息,到了他家後,大家驚呆了,

眼前的景象是,他的女婿虔誠的跪在佛像前做功課,自此,他的女婿也成為念佛行者。

不要在乎他人的過,因為他人的過,不應該影響你的後生,只要不去理會,管好自己。

個人吃飯個人飽,他人的惡,他自己受,但是你的在乎,你的批評,卻是你自己的惡。

每個人都是一身的惡,不然的話,不需要阿彌陀佛發那麼大的願,用來救度你我。

就是因為惡,沉迷於這個惡,而無法自拔,而一直沉淪,要佛的願力救度就是如此而已。

放棄那種注意力,全心看自己,看自己的信心如何,全依仗佛願力才行,這才是正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