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蓮如上人說:「在淨土真宗,不強調世俗的持心,而是要從佛法的觀點上來決定事情。」

或譯為

蓮如上人說:「在淨土真宗,世間的名聲是完全被丟棄的。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在佛法的光明之下來行之。

釋尊說法四十九年,為度脫眾生故,說種種法,所謂八萬四千法門。

先保人身說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此五戒也。

保住人身後說生天法,說十善法,十善並不是教行十種善事,是戒十種惡是,戒身口意,

身有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有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意亦有三,不貪、不瞋、不癡,共十,稱之為十善業。

教厭離,說眾生是集一切苦而為眾生,應生厭離之心,如何離此苦,應修道方能滅苦。

故說四聖諦,苦集滅道,修道是為了滅苦,因為滅苦故,得以出離三界之苦。

有五時說法,第一華嚴時,第二阿含時,第三方等時,第四般若時,第五法華涅槃時。

就如《首楞嚴經》對於修行的經歷,要通過五十陰魔,何以如此,經上言說:

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脗,當處湛然。一切魔王,

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凡夫昏暗,

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惟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

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釋尊所教的出世法門,都要用心、攝心、持心,要專一其心於法,不可以分心。

當心精通脗時,心處於湛然精明,如虛雲法師開悟偈說:虛空粉碎,大地平沉。

當一位修行人,修行開悟,明心見性,大澈大悟,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光一個人,

這時候魔宮震動倒塌,魔王昏厥,對魔王來說,這是一件很恐慌的大事,不可不避免。

魔王雖然因福報故,有了五種神通,但是沒有漏盡通,如果證得漏盡通就是阿羅漢了。

所以魔王為了避免此事,因為仍戀此塵勞,愛其眷屬,所以要來擾亂修行人使不能成就。

自力修行是一步一步漸進的,由色陰入,慢慢漸進,於此其中都有勝境界,

但不可起心,因為此等之境,只是功用暫得如是,並非聖證,應不作聖心,經說:

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羣邪。

這種的修行,佛在世時,有佛力的加持護衛,佛都要如此勸導,以免為魔所惑而入魔民。

所以龍樹菩薩稱此等之修行為難行道,教導後進,有易行之法,乘佛願力,是所依歸。

蓮如上人說:「在淨土真宗,不強調世俗的持心,而是要從佛法的觀點上來決定事情。」

這世俗的持心,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修行之法,必須要任何時任何處,持心一處。

這是一種費時費力,又難以達成的修行,尤其是現代,繁忙又困難的生活環境更是。

淨土真宗,不強調此法,而是全依佛願,佛發願誓度一切眾生,眾生則信依佛願即得。

佛願、佛願力即是佛法的觀點,依照佛的願力,放下一切世間人所執持不放的。

信佛法,是因為信佛願力,即蒙佛的攝取不捨,即得往生,完成了後生一大事。

不應當執持於名聞利養,那與後生一大事的決定,完全微不足道,應如此信知!

如經所說,暫得如是,非為聖證。如果真能於修持中有所進境,那也不是可喜之事。

但是未能了生脫死,都在數中,若作聖解,即受羣邪,一入永入,淪為魔民,哀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