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照法師在他所著的《游心安樂道》說云:
四十八大願,初先為一切凡夫,後兼三乘聖人,故知淨土宗之意,
阿彌陀佛的前身法藏菩薩,深知眾生輪迴,流轉於五道,
所以發願度眾生。
沒有出離能力的是凡夫,三乘聖人,不管是阿羅漢、
不再受輪迴之苦的聖流。
菩薩悲眾生苦,不會是悲三乘聖人,是凡夫人,故阿彌陀佛的願,
善導和尚於《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中說: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
諸佛都有各自的淨土,但並不是每個淨土都那麼容易進入,
唯有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廣納十方世界一切眾生,
即得往生。
以是故,諸佛同讚極樂淨土,共同勸讚眾生,皆往生極樂淨土。
釋尊於此世界,亦勸眾生往生,並於將滅度前,一切諸事已辦,
對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說《佛說阿彌陀經》,
共同讚歎釋尊,難說能說,
各徧複各自的國土,三千大千世界。
佛示廣長舌相,是表示為誠實言,是證誠釋尊所說無誤,
是眾生當往生之所。
《安心決定鈔》於其二十八段說:
代眾生成就之願行,常沒之眾生為先,而及於善人。
若一眾生之上有所不及者,大悲之願則不得滿足。
每一眾生之機成就願行之時,佛始成正覺,凡夫藉得往生也。
阿彌陀佛代眾生成就願行,如何得知,南無阿彌陀佛者是。
南無者即是歸命,也是發願迴向,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第十八願,我們稱之為度生之願,如何度生,眾生若「
如何說,佛代眾生成就願行,南無的發願迴向及歸命,當然是願,
阿彌陀佛成就了行,故即得往生。
名號者,阿彌陀佛所成就,將此「願行具足」的名號,此「
此「名體不二」的弘名,賜與眾生,
因為機苦難出離故,佛的悲心更重,故常沒眾生為先,而及於善人。
怕眾生無法得度,怕眾生無法信入故,故誓願,
以滿度眾生之願力。
故,每一眾生得往生之願行成就時,佛始成正覺。
而今佛已成就正覺,號阿彌陀佛,當知,佛願已成就,
眾生皆當信知。
當起欲往生想,即蒙佛的攝取不捨,故應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感佛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