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蘗禪師《傳心法要》說:
我此禪宗,從上相承已來,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學道,早是接引之詞。
禪宗講求悟道,再講白一點就是個悟。
所以要去參,參禪,不在知解上作功夫。
在以前的禪門,他們是要求進入參禪,入了這個門後,不可以再看經教的。
很多禪宗的修行者,更是如此要求他的跟隨者,不准他們讀經的。
禪宗有一個公案,有一個祖師,他就這樣的要求。
有一天,他的弟子看到他在看經書,就問他為什麼?
祖師就回說:用來遮遮眼。
回說:請和尚也指定幾部經書,讓弟子也遮遮眼。
祖師說:黑漆皮燈籠都讓你看穿。
這是禪宗的公案。
眾生在這分別執著上最利了,多看些經書,眼睛更利,那用來指責別人,
分別利害關係的能力更強了,所以說不准。
修行的目的是要捨,放下,放下纏繞著我們的分別心,不是要你多知道些什麼。
所以說,捨得。
這「捨得」,進代佛門大德夏蓮居老居士做這種的解讀:
捨得,捨得,有捨就有得。要能捨才能得。
佛法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很多人把這個捨解讀為布施,就是給些財富,讓窮人有得用。
但是在佛法上,沒那麼簡單,經上講說,布施頭、目、腦髓。
等於是把身體、生命都用來布施。
但是這還不是最難的。
所謂:捨身容易,捨見難。
佛是要我們在知見上作功夫。
知見是要一層一層的上,從最基本的凡夫見,往上,一直到佛法的小乘見,
大乘的唯識、中觀、具生見直到圓滿見,大圓滿見等。
見是應捨的,但是難捨,因為見是堅固的,但也唯有捨下的見,才能得到向上的見。
知解在禪宗上是不強調的,而且是不去在乎的。
所說的:解門一開,悟門就閉。
禪宗就怕你在知見上作功夫,不怕你疑。
說:第一不得作知解。
佛說法,因為怕眾生不了解,所以權說,立了一個道名,但是不應守著名,
在名相上生知解。
如同告訴你月亮,但是不懂,所以用手指指點,有智慧的人,應該順著手指所指的方向,
去找到、看到月亮的樣貌。
不應該看著手指,就認為手指就是月亮,橫生枝節。
學道人,應當如是知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