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許疑問
儻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為說之。
漢本曰:儻有疑意,不解經者,復前問佛,佛當為若解之。吳本同之。
憬興云:儻,若也,設也。(文)
雖上輩有疑則華不開。故誡之。
二、彌勒述領解二:初、總領佛教語
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說快善,聽佛經語,貫心思之,
世人實爾,如佛所言。
漢譯云:阿逸菩薩,長跪叉手言:佛威神尊重,所說經快善,我曹聽佛經語,
皆心貫思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語,無有異。(文)吳本亦同。
威神尊重,尊敬重愛,佛威德神力,所說快善者,領所說教語。
淨影云:貫心思之,世人實爾,成前說快,貫謂通,通心思之,世人隨三毒之事,
坐不得道,名實也。(憬興同之)
義寂云:貫心入心也。(文)
此乃領前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之文,熟思為實爾。
二別領佛慈化有二:初領慈化生喜;次歎佛教甚深。此初也。
今佛慈愍,顯示大道,耳目開明,長得度脫,聞佛所說,莫不歡喜,
諸天人民,蝡動之類,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吳本云:今佛慈哀我曹,開示大道,教語生路,耳目聰明,長得度脫,今若得更生,
我曹聽佛經語,莫不慈心歡喜踊躍開解者,及諸天帝王、人民、蜎飛蝡動之類,
皆悉蒙恩,無不解脫憂苦者。(文)漢本同之。
今佛慈愍者,即如來以無蓋大悲,矜哀三界,興出於世也。顯示大道者,
對光闡道教,而顯示本願一實之大道也,近則領向其有至心願生安樂等也。
耳目開明,長得度脫者,漢、吳兩譯云:教語生路,今若更生,由此言之,
由三毒造惡,出離之氣既絕,猶如在死地,今教語本願大道,即是開示生路也。
由佛開示,故耳根開通,慧目明了,而長度脫生死流轉。猶如更生活,豈不歡喜乎?
《涅槃經》云:爾時阿闍王語耆婆言,我今未死,已得天身,捨於短命,而得長命;
捨無常身,而得常身。(文)可準知矣。
聞佛所說,莫不歡喜者,耳目開明之相,與下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佛聲,
靡不歡喜,心得開明,文相應。
漢、吳兩本,加慈心踊躍開解之句可見。
諸天人民等者,異譯有及言,謂不但彌勒由佛慈化,心得開明度脫,
此佛慈恩普蒙及一切人天、蝡動之類,故云皆蒙慈恩也。
解脫憂苦者,一切眾生,脫苦神方者,但此大道而已。
二、歎佛教誡
佛語教誡,甚深甚善,智慧明見,八方上下,去來今事,莫不究暢。
漢譯云:佛諸教誡,甚深無極無底,佛智慧所見,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
無上(無下吳有二字)無邊幅。(文)吳本亦同。
此歎上顯示大道之教語,初二句約慈悲總歎,智慧下約智歎說甚善。
《箋》曰:教誡者。
《頌疏》云: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誡是誡勖,令人斷惑。斷惑修善,故名教誡。
(文)
佛教誡其義甚深,以光闡道教外,開示本願大道故,其教甚善,以廣利益,
橫十方竪三世,故云甚善也。
智慧明見等者,如來無礙智,能知見十方三世之事,歷歷了然,皆能究暢,
是故所說,教語真實無虛說。彌勒如是領佛教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