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說穢惡開導二:一、先明造惡相;二、對彌勒辨出要。
初中二:初總標
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
漢、吳兩譯,同今經。但無然字。
然者,承上之辭,上既舉淨土壽樂勸可棄世事,勤求淨土;然世人貪著世事,
不欣求淨土,故下廣說穢惡之相,勸可求道德,故云然。
諸佛國造惡者少,故易開化。娑婆造惡者多,故難開化。
釋尊取穢國,悲愍造惡者,故有此開導,應知。
世人者,依下文指五濁惡世人云世人。濁惡盛則造惡益劇故。
薄俗者,薄微也、不厚也。俗謂風俗。《孝經》移風易俗,《增韻》上所化為風,
下所習為俗;《說文》俗習也。徐曰俗之言續也。《傳》相習也。(文)
嘉祥云:薄俗者,心愚少智,故云薄俗。(文)
淨影云:世人薄於風俗。(興同)
《會疏》云:薄卑薄義。(文)
今謂,世人風俗,相習於卑淺世事,營務為俗,是云世人薄俗也。
共諍不急之事者,共者,尊卑貴賤、上下男女,皆同諍作惡事也。
辦了一大事,名急務。通言之,則求菩提為急務,不求菩提徒馳走名利,
云不急之事。
別言之,則求生安樂為急務,何者,自力菩提,雖急求之難得,故名難行道;
淨土菩提,急求易得故說易往。
宗家曰:急勸專稱彼佛名,是斯之謂乎。
二、正明有三:一、明身業造惡;二、明口業造惡(如是世人);三、明意業造惡。
(如此之人下)
初中亦二:初、總舉;二、別明。初、總舉者
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
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
為心走使,無有安時。
漢本云:共於是處,劇惡極苦之中,勤身治生,用相給活,無尊無卑,無富無貧,
無老無少,無男無女,皆當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思慮,
為之走使,無有安時。(文)吳譯同之。
淨影云:第二彰娑婆界穢惡充滿,令人厭捨,於中有四:一、舉三毒煩惱之過;
二、勸人修捨;三、舉五惡五痛五燒,業苦之過;四、勸人修捨。
初段中,先明貪過,次明瞋過,(世間人民父子已下)後明癡過。
(如是世人不信已下)貪中有三:
一、通就世人,以明貪過;
二、尊貴下偏就富貴,以明貪過;
三、貧窮下偏就貧賤,以明貪過。云云
憬興亦同,望西、《略箋》全依之。
嘉祥云:自下明三毒十惡等,造若可明等。
今謂約三毒者,局矣。是以自下就三業門,廣攝三毒十惡等。於中初舉身業造也,
此劇惡極苦之中者,明所依處。
勤身營務,以自給濟者,標身業造惡,營務者,勤勞身,唯經營世務也。
給濟者,《說文》給相供足也。《廣韻》供給又膽也。《漢書》家給人足。(文)
《切韻》云:以物饒足為給,濟度也。
憬興云:給者資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