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得之不流至聞,此中聞及受持有二,於中以聞為願體,故以聞繫得天耳。

聞者由得天耳,故不字通得天耳及為誓,意云:不得天耳,

而下至聞百千億諸佛所說者不取佛。然雖聞不受持無聞之功,故云不悉受持,

可思擇。《略箋》同之,《渧記》亦從之。

今亦此義為勝,於佛說何須加減乎!其《安樂集》取意文,非現文,不為證。

然天眼耳中,但舉上求,下化亦在此中,既云受持,何無持說乎?

《易行品》偈云:其生彼國,具天眼耳通,十方普無礙。

《義章》(四十六左)云:一切六趣眾生音聲、聖非聖聲,麁聲細聲,辨不辨聲,

化非化聲,遠聲近聲,一切悉聞。

《探玄》十五(六)釋大自在聞云:十方中極遠者能聞云云

大小不同有六,如《義章》說。(三十七)

第八‧他心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見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

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初得名者,一名明鑒他心願,(義寂,諸師同之)二名遍知眾心。(良源)

今名他心智通願。釋名如《義章》。

次參考者,唐譯云:無他心智,乃至不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國土中,有情心行者等。

漢本七云:不悉知他人心中所念者等。(文)

吳譯第十願言: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同一心所念所欲言者豫相知意等。(文)

宋譯第六云:一切皆得他心通,善能了智百千俱胝那由他眾心心所法等。(文)

《悲華》第七。

次願意者,見或國土,雖耳目利闇他心故,恐怖聚身,侍養背情,以惡為善,

以善為惡,是以立此願。

澄憲云:世俗猶以知他心為要,況出世利物乎!寶女摩衣知情,阿難無違佛心。

奉父養母,以從氣色為先,朝三暮四,以葉民心為要。況掩鼻殺寵姬,捕蜂戮愛子。

(《會疏》云:見捕蜂疑孝情,嫉飲書戮愛妾。)不知笑是瞋,不測親反疎。

(或以忠為佞,有殺范增之類,或以諂為信,有妄寵西施之惑)

皆是不知人情之過也,何況利生方便之道哉!此亦含二,可知。

後解文者,下至等者,上下如上,亦可上知佛菩薩心,下知十方國眾生心念也。

二乘但知凡夫,小聖麁心,不能知細,諸佛菩薩所知微細,乃至佛心亦能知之。

安養菩薩亦復如是。

望西引《俱舍》明他心智所取之相,云:彼土新生人天,未登聖位,

所得他心智可是有漏?若是凡夫,何知佛心?不上緣故;若是有漏,何緣無漏?

非同類云云

今謂:望西徒局性相,未知他力弘願宗致,嗚呼何謂乎!若夫如義,

國中人天是乃凡者,何由得知上則微塵佛剎,下則百千億那由他佛國中,

眾生心念耶?無學猶不能知一切眾生心念,況凡夫乎!

而今願言知百千億那由他眾生心念,明知國中人天者,智慧高明,神通洞達,

因果不二大菩薩,故上不可說不可說剎塵數,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

無一不知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