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開徒眾二:一聲聞眾,二菩薩眾。初中亦二:一唱數歎德,二列上首名。此初: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自下明大眾雲集,略以六門分別:

一者來意,二者眾數,三者辨類,四者前後,五者權實,六者釋文。

初來意者,謂來意致也,此有十義:

一彰助成阿難傳經可信故,與此等勝人俱同聞故。

二彰此經最勝故,以此眾無與等故,譬如見雨大而知龍大也。

三彰威儀具足,以此等大眾恭敬圍繞瞻仰故。

四彰重聞歡喜故,此等大眾皆是過去已曾修習此法故,今來為重聞歡喜來會莊嚴。

五彰引攝方便故,列小引小,列大引大,以攝入弘願一乘海。

又列賢護等居家者,明不事出家發心,不標舍家棄欲也。

六彰助佛揚化,如阿難禮見彼國而除將來疑惑,彌勒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

心得開明,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等,皆是助揚佛化也。

七彰彼此同儀,準過去法藏發誓時,此會亦應有天龍八部等,

彼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之中等故。何故但二眾無餘眾耶?

但以準擬彼土故,極樂界中唯二眾,以彼移此故,譯家不列餘眾,

唯出大、小二眾耳,理實容有故,《莊嚴經》云並天龍等。

八彰精進求法,「東方偈」云「若聞精進求,聞法能不忘」,不但此土大眾,

十方不可計菩薩大眾雲集精進求此法也。

九彰一代勝會故,《華嚴》剎塵數菩薩來集而不列聲聞,

《法華》集十方分身而二乘開會為本。今則不爾,菩薩勿論,

其諸聲聞皆是神通已達大聖,乘願來莊嚴此會,主伴同心顯特留一經,

不但釋迦本懷,此等大聖出現穢國本懷,亦滿足于此,

主伴出世本懷一時滿足者,一代經中無可比類,唯此一經希有最勝之妙典也。

十彰佛願廣大故,所列大眾皆是佛願回向之所然,故下「歎德文」云:

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中下(聲聞菩薩),而現滅度,亦無所作,

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文)在菩薩義通聲聞眾,

當知此等聲聞、菩薩皆乘還相不可思議力,開示悲願一乘,開甘露門,

遠潤法滅眾生。《序分義》云:依悲化開顯智慧之門,然悲心無盡,

智亦無窮,悲智雙行,即廣開甘露,因茲法潤,普攝群生也,眾聖齊心,

皆同指贊。此意也。

上來列二眾之來意,粗如爾。

二眾數者,漢譯云:與大弟子千二百五十人,(觀小二經亦同之。

由最初得道舉千二百五十人,在會眾不必然)菩薩七十二那術,

比丘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人,欲天子八十萬,

色天子七十萬,遍淨天子(色界第三禪)六十那術,梵天(色界初禪主)一億,

(唐譯經末云乃至阿迦膩吒天皆作種種供養,則知色界諸天具在。)皆隨佛住等。

吳譯云: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乃至諸比丘甚眾多數千億萬人,

悉諸菩薩阿羅漢無央數不可複計,都共大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