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諸佛出興於世為救度眾生故,必以聖道及淨土二法化眾,都是欲令眾生入佛之見。

欲令眾生能皆成佛道,法然上人於《御消息》說:

『夫諸佛法者,以真如佛性為性體,以無相泥洹為所期;離此理外,全無別法。

然則,三世諸佛化道,必儲聖道、淨土二門者,二種勝法,共為令入無相無念之一理也。

所入之理雖同,能入之門有自力他力之別。以自力為劣,以他力為勝。』

三世諸佛化眾生有兩種方法,一者聖道門。二者淨土門。

聖道門者,依世尊所教之八萬四千法門,一路修行,最後成就佛道,出三界。

淨土門者,依阿彌陀佛所發之願力,成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淨土成就。

親鸞聖人稱淨土門為門餘,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外佛的別說,專為法末眾生而說。

八萬四千之法是諸佛共同教導的聖道之法,此門餘之法,唯是阿彌陀佛所說。

諸佛傳此門餘之法,乃是應阿彌陀佛之願,也是阿彌陀佛第十七願所成就之。

第十七願的願文說: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佛願是十方諸佛都必須稱讚阿彌陀佛名號,若不者不取正覺,不成就就不成佛。

佛以自己的成佛為誓願,而今已成佛號阿彌陀佛,故知誓願已成,諸佛必定稱讚。

歎異鈔本文接下來說:

『然,世人常曰惡人尚且得以往生,何況善人;

此說似合道理,其實違背本願他力意趣。

蓋自力作善者,缺乏他力唯賴之信心,並非彌陀本願。

然若改其自力之心,相信他力亦得往生真實報土。』

眾生習氣不同,或有一貫習諸善之徒,一向以修諸功德為所行,無法更改。

若是如來就此告訴他,所修諸善肥為最極致,有如來之功德利他之行可依止。

若是此說雖佛親口告知,不一定馬上可以接受,所以要先告知眾於雜善令行。

因其無法信入故,但應知,一切之自力行善,比之念佛者,全非比校,只是方便說。

而是令其因之而能歸入淨土,然,若此等機,偏執此雜善為至德之言,而行執名號。

所執名號,乃至一聲一念亦咸認為是自己之功德,而以此迴向擬為往生之業。

此乃無真實契入佛智,因此其往生時,將先留住化城,不能馬上進趣貞佛報土。

故,釋月荃法師於所註的《稱讚淨土經駕說》說:

『故言凡大小聖人一切善人,以本願嘉號為己善根故,不能生信不了佛智。

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無入報土也。而此機雖曰生化土,此亦大悲酬報之土。

故一到彼國者,永不退墮三界,果遂移于真土,次證滅度也。

世尊觀是利故,開示此善本之行相,逗彼樂善之機,而勸勉其願生,

所謂真門中之方便者乃此義也。』

以佛的名號為自己的善根,這些世上所說的這些的,凡大小聖人一切善人。

佛的名號是佛願力成就,是為了救度一切眾生而發願成就的名號,眾生持名得生。

佛名號是往生的信,不是用來執持為積功累德之用的,用來積功是因為不了佛智。

不能體解佛願,不能了知佛成就淨土度眾生之誓願,所以隨能得佛之救度,

然因為不能了知佛願,疑佛智故,不能得進佛之報土,於化土中化生。

此乃阿彌陀佛之大悲故,雖是疑佛智,然亦有意往生之心,還是救度,使不墮三惡道。

其在化土中,不能見佛聞法,當其識其罪本,知道是因為疑故而有此報,心生悔改。

佛即知之,即是華開見佛聞法之時,亦能於佛之報土得證佛果,取滅度。

釋尊知道佛本願故,又深知此種眾生之心,先以此善本知行相誘導,此因機逗教。

先令其往生,先免除其沉淪於三界之苦,此乃是方便之行,為救度此等之機故。

鈔說『蓋自力作善者,缺乏他力唯賴之信心,並非彌陀本願。』就是此義。

不敢相信佛之願力,抓緊自己的力,怕佛的願力不能救度他,此是疑佛智。

必須要放棄此等之自力,此等的疑心,佛願力是唯一可信的,自力才是不可靠的。

此種自力的心能放棄,才能領納佛之願力,才能得蒙攝取不捨之佛力。應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