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故一佛一切佛
微釋不起疑退之由。
就中一佛下,至無少差別。
先舉一佛即一切佛,同體無二,語亦無異,以明不起疑退之由。
(在一般的經上講,一尊佛的教化世界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梵網經說:
『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帀千華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
盧舍那是世尊的報身名稱,世尊的法身,在華嚴經稱為毗盧遮那佛。
盧舍那是梵語,漢語稱為淨滿,諸惑究竟盡謂之淨,眾德希圓謂之滿。
這裡所說方坐者,所謂安住正法也,安住在正法之上。
蓮華者,這個世界叫蓮華藏世界,因為這世界的形有如蓮華,故名之。
臺者,為華藏世界之中央。華嚴經云:風輪持香海,香海出蓮華,蓮華持世界,是也。
此蓮華之大有千葉,故云千華,每一華葉上現一釋迦佛,故云復現千釋迦。
而此一千釋迦牟尼佛,乃是從報身佛盧舍那佛所出,釋尊乃是應化身,現救度此世。
更不可思議的,於一花復現百億國土,而每一國土又現一釋迦牟尼佛。
所以每一華葉,都各有百億國土,每一國土各有一釋迦佛,故現有千百億釋迦佛。
這千百億釋迦佛,乃是從千葉上千釋迦佛所現出來的。
就是說,由盧舍那佛現出千釋迦,千釋迦佛現出千百億釋迦。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四大部洲之一部分,四大部洲圍著中央的須彌山,
太陽繞著須彌山,稱為一小世界,有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個大千世界,這樣小千、中千、大千,有三個千,故稱三千。
今此四天下,乃是百億國土中之一土,釋迦牟尼佛,乃是千百億釋迦中之一佛。
這裡講的是盧舍那佛,報身佛,但是法身徧一切處,十方世界全徧,故一佛即一切佛。)
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
自斷十惡,名為十善,是名止惡,亦稱止善。
教人令斷名為十行,是名行善。
又自及他初斷十惡,名為十善,畢竟永斷名為十行。
下疏云:有止行二善,自不殺名止善,教人不殺名行善,自他初斷名止善,
畢竟永除名行善。
以之可解,隨順六度義者,傳言恐以七支,(自三口四)為第二度。(持戒)
意業三中,以不慳貪為第一度,(布施)以不瞋恚為第三度。(忍辱)
以不邪見為後三度。(精進、禪定、智慧。)
又觀門義云:以十善為本,終成六度一切萬行,然則行十善者,隨順六度之義。
(善即順理之義,謂行此十法皆順理故。然而有二種。一者止。二者行。
止則止息己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
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已彼定生彼國者
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
一切佛所化即是一佛所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此一節文(六十八字)正立諸佛同勸宗義,明不疑由。
問:今所舉同證同勸,是真實事,非假設語,何同上事置縱令言。
答:難者未許同勸了義教,故且從彼情謂言之。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諸佛化
準常途說,佛是能化,眾生所化,今未必爾。
準次句言一切佛化,不言所化,則此所字,非是對能。至上下品疏科當辨。
化謂化業,轉凡成聖,為佛化業。諸佛同體,共一化業。
占察經云: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
今此四句,以之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