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此人未成無記之時,蒙攝取光明所照,雖已發歸命之心;
從受生死之身以來,為應受之業因緣,雖成無記;
而往生者,蒙他力之佛智所引故,往生無疑。
譬如,雖在睡眠,月光依然照之。
在無記心中,攝取光明亦不絕故,
以光明之力,雖在無記心,亦得往生也。
此一節者,明無記往生之相。
此人於未成無記之前,由彌陀佛力已發信心,
但被宿業所引成為無記,雖成無記攝取之光力能使往生。
喻人在熟睡中,光照不休,能使得往生淨土,示此言無記往生也。
(修行,是每天無時無刻的工作,是看互著這顆心,不要走偏了。
而臨命終時是考驗時,考驗我們這一生的功課做的如何。
一念的惡,就有可能無法彌補,以下是禪門的一個故事,也是給我們警惕:
『華嚴和尚拜師於禪宗北六祖神秀,他曾住在洛陽的天宮寺,有弟子三百餘人。
每天開飯時,和尚都非常嚴整,瓶與砵(僧人所用的碗)必須齊備。
他有個弟子,修行高於同輩,但是性情偏狹急躁。
有一天他因病臥床,未能進齋堂用餐,一個沙彌因瓶砵不全。
所以跟他借砵,此僧因為貪愛他的砵,不肯借他,唯恐被打破了。
經不起沙彌再三請求,此僧便把砵借給了他,但對他說:
我愛砵如命,如若真的有所損壞,就跟殺了我一樣!
沙彌借到了砵子,吃完飯後,要還回去時,不小心把砵打破了。
那僧人知道後大叫道:你殺了我了!接著是大發雷霆地叫罵。
因為這件事,他的病情迅速惡化,過了一宿就死了。
這以後,經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華嚴和尚在嵩山寺給弟子講經。
那個沙彌也在,忽然聽到寺外山谷中傳來類似颳風下雨的聲音。
華嚴和尚便召喚這個沙彌,讓他站到自己的背後。
不一會兒,只見一條大蛇,八九丈長,四五圍粗,徑直來到寺裡。
瞪著憤怒的眼睛,張開血盆大口,大家都想逃走,和尚阻止他們,不許他們走動。
大蛇爬到講堂,上台階後左右環顧,好像要尋找什麼。
華嚴和尚用錫杖擋住它,說道:停住!
蛇正要爬到座位上去,便俯首閉目。
華嚴和尚訓誡它,用錫杖敲著它的頭說:
既然明白所造下的業,如今就該回向三寶。
並讓眾僧為它齊聲念佛經,這條蛇便彎彎曲曲地出去了。
當時,那位亡僧的弟子也前來聽經,華嚴和尚召呼他到面前,對他說道:
這條蛇就是你師父。他修行了多年,本該當證果的。
只因為臨命終時,為了一只砵被打破,而大發雷霆,因此投生為一條蟒蛇。
到這裡來的目的,是想殺死這個打破砵的沙彌。
如果真把沙彌殺了,他就該墮入大地獄,永無出來的時候了。
虧我制止了,給他受了禁戒,如今他已能脫去蟒蛇的身,你去找找他。
弟子受令出去了。到了深深的山谷裡,這條蛇已經自己撞石而死。
華嚴和尚說:此蛇現在已經投生,投生到裴郎中家作他女兒。
這個女兒十八歲就該死亡,然後又轉而投生為男的,長大之後出家修道。』
一念的惡,投生惡趣,到了惡趣,還念著報復,沒完沒了。
要不是碰到了一位善知識,點醒了他,再造惡更是大。
一入惡道,這輪轉就久了,文中這位比丘是運氣好,不然就難了。
所以我們做人,要時時觀察自己、修正自己的言行,以免出錯。
藏人就說:你們漢人很奇怪,每個學密的都想當上師,坐上位。
我們就不這樣想,我們是時時在修自己,我們每年終就要檢討自己。
看看自己是否惡念少了,少了執著了,不貪了,都是在修行上。
平時都會觀察自己,知道自己錯在那裡,那麼臨命終時也比較不會犯錯。
這對一個念佛行者更是重要,是佛子,要處處做榜樣,不要輸了佛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