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為示急救苦機故。彌陀遽然應聲即現,立赴機者,是示大悲急救苦機。

     疏言觀法深要,急救常沒者是。(具如向說)

﹝阿彌陀佛誓願救度一切苦機,都有苦機獄火現前,方知為苦,此時無一法可救。

     自力行者說,一入地獄求出無奇,入地獄之眾生,如果會念佛,當地獄報盡,

     將成就為清淨蓮華菩薩,但是之前地獄苦還是要受,故苦難堪。

     將入地獄之眾生,驚恐萬端,臨臨即入,所以阿彌陀佛示急救此等苦機。

     故尋聲即至,無使墮入地獄,痛苦萬端,故示立赴之像。﹞

四為示佛體圓具三寶故。除苦惱法即是法寶,無量壽佛即是佛寶,釋迦許說法寶,

       彌陀應聲即現,是示佛、法相即一體。相即一體即是僧寶。(和合名僧)

       此則示彌陀一體,具三寶。大般涅槃經五釋迦說偈言:若歸依法者,應當歸依我。

       清淨妙法身,我已具足。故我與諸眾生為最真實法。若歸依眾僧,亦當歸依我。

       諸餘一切眾皆佛僧所攝,我與諸眾生為最正覺僧。

       教門雖異,佛意無壅。真佛土引南本涅槃經十三云:如來(佛寶)者即是無為,

       (本有佛性)無為者即是常。(無量壽)常者即是法,(玄義釋名門云,無量壽者是法。)

       法者即是僧。此引涅槃,以證彌陀一佛覺體,圓具三寶。歸彌陀一佛者,

       則為歸諸三寶,有何不足,向外求三歸當知。池觀樓觀所說念佛法僧。

       下上品說聞三寶名即得往生。其實彌陀體內三寶。故至流通專勸持名。夫人見三尊,

       而唯歸彌陀,接足作禮,不歸脇士,以標一向專念心行。彌陀應聲即現,

       示一體具三寶,此為之乎,講者思焉。

﹝南無即是歸命也是發願迴向,阿彌陀佛即是佛寶。

     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夜念佛為本,眾生依此法得生,故是法寶。

     阿彌陀佛又號十二光佛,十二號中有一號清淨光,佛光所照一切清淨、無垢,

     故知佛最清靜,僧寶是表清淨,故知佛是最正僧寶,阿彌陀佛即是僧寶。

     故歸命阿彌陀佛即是歸命三寶,佛是佛寶,一切法由佛所說故是法寶,

     佛最清淨故是僧寶,皈依佛即是皈依三寶,一佛體圓具三寶,應知。﹞

五為示名體不二願意故。除苦惱法者,是彌陀名義,釋迦許說彌陀名義,

       彌陀佛體應聲即現,是示名體不二願意。

       菩薩念佛三昧經七云:正覺莊嚴惟有名,離名,何處有實耆。

       名字即是法界實相,豈離實相外有佛體,故云離名何處有實。

       然諸佛名義具體德,而其功德,正被善解名字即法界,如實修行人。

       毘婆沙論第二判云:若人信解力多,諸善根成就,業障已盡者,如是之人,

       得聞佛名,便得往生。(大論三十四同此說)

       若對下機,但為遠因,彌陀名號,不簡機分,致使一切唯稱念者,

         自然得名體不二大利益,是以彌陀尊,自稱超世願。

       毘婆沙論三簡判言:佛有本願,若聞我名者,即入必定,如見佛聞,亦如是。

       下上品云: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多造眾惡無慚愧人,稱念佛名,

       佛體來迎,此令下機自然,速得名體不二妙益之證。欲示此願意,故應聲即現。

六為示見聞利益同一故。名可聞而心解,體可觀而眼見。

     今經得益文,說見佛得忍,大經本願文,言聞名得忍。

     今既應聲即現,以示名體不二。名體不二,

       故見聞益同一。見聞益一同,故在世未來同益。(與韋提等獲三忍是)

       為此義故應聲即現。

﹝說觀經,韋提希夫人因佛力故見無量壽佛,見極樂世界,得無生法忍。

     佛告阿難,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音勢至為其勝友。

     又告訴阿難,汝號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佛不讚觀佛,讚念佛行者,為人中分陀利華,是希有,是妙好,故說是妙好人。

     佛是實語者,是不妄語者,佛字說此經名:

   【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士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是觀極樂國土及佛、二菩薩,或名除業障、生諸佛前,經名以觀為主。

     但是各觀都提念佛,並於第九觀說,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是故應知,見佛及聞佛名利益同,若依佛本願,當是聞名為要。﹞

七為示佛體即眾生往生行故。言除苦惱法者,是眾生往生行,釋迦許說其行,

       彌陀應聲即現,此示佛體即眾生往生行。疏云彌陀應聲即現,證得往生。

       玄義中釋: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者,斯義也,應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