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由眾生障重染惑處深。佛恐乍想真容無由顯現。

故使假立真像以住心想。同彼佛以證境故言假正報也。

此釋教觀假正之由。

罪業深重故云障重。

迷心逐境(六塵)染著,故云惑染處深。

大悲慮物,不堪觀真故,云佛恐。

言真容者,真佛相也。

乍者,若準印本和訓。(訓多知末知)增韻,乍者忽也,猝也。

今按,乍者,增韻初也,謂,真佛相尊勝高妙,凡夫行人從初觀之。

彼真妙相無由顯現,佛恐之故教先想像,觀成已後方觀真佛故。

云佛恐乍想真容無由顯現等也。

今雖取初也訓,存忽也猝也義。

言真像者,真真佛也,像似像也,似真之像故名真像。真像有二種:

一者此土像,觀念門云,勸造阿彌陀像,日夜觀想不絕。

 元照疏云,若畫若雕,隨自見熟,取其像以為觀境。少分似真故,名真像。

 大乘造像功德經云:毘首竭摩所造形像,尚難可比真佛相好。(略鈔)

 優劣相異,而以淨心供養禮敬,其福是同。涅槃後分云:

 『阿難白佛,若佛現在以七寶等深心敬禮供養如來,滅後以七寶等深心禮供佛像,

  二人福德何者為多。佛告阿難,其福無異,以雖佛滅後法身常存故。』

二者彼土像,謂:『像觀成時見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徧滿彼國。猶是思惟假想所見,

 對後正受所見真佛以名真像,屬假正報,定善義釋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隨形好,云,但作佛解,從頂至足。心想不捨,作此想時,

 佛像端嚴相好具足,了然而現。』

因問:此土畫雕形像絕無放光說法用耶。

答:豈無耶。後分既說法身常存,(高祖釋彌陀法性法身,言草木國土悉皆成佛,

  其意相近。)妙宗四云,泥木之像尚具三身,凡人未曾得見聞,

  但由惑業覆眼耳故。梁高僧傳第十三云,心路蒼茫,則真儀隔化,情志慊切,

  則木石開心,祭神如神在,則神道交矣,敬像如敬佛,則法身應矣。

幸奉法者勿忽緒焉,此事且置,今解本文,假立真像以住心者,

假立娑婆形像以住心觀其相,經說想彼佛者先當想像者是。

想同彼佛以證境者,此明像觀成就之相。

謂,觀成時想見形像坐真華座,同真佛坐華座故,云想同彼佛。

經說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者是。

既見形像坐華座時,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保樹行列。

三尊形像皆放光明徧滿彼國,故云證境。

此句正明像觀成就,楷定記云,有讀文句為住心想,又言證境真境,皆非。

西山義云,今經觀法本為賊害常沒苦機,若徧執謂息慮凝心,借假入真之定觀者,

則難行教與機相違。經釋本意其安在耶。

又經文說見一寶像坐彼華上,彼字指前真蓮華座。

像之與座真假大少甚不相應,無物可比。

此示真假一體法門,當知今言假立真像以住心者,此示對像所作思念。

云何思念,次句說云,想同彼佛以證境。

意謂,眼前娑婆形像不隔貴賤道俗賢愚善惡眾人來至見禮供養同彼真佛攝機無揀。

作是想時,即得深信真佛攝受,是名證境。

(具如了鈔觀記希聞鈔四所筆)

此雖不應經釋顯文,而約密意有此義在。安心決定鈔云:

『拜彌陀形像者,當想此乃我往生已成就了矣。

 誓十方眾生往生不成就者不取正覺法藏薩埵成正覺之尊形故。』

世有彌陀名像官券當價之諭,又有三敬得失語,有緣緇素取之己焉。

希聞鈔云:『對木畫像彌不可作輕易想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