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宗祖聖人於《一念多念證文》,釋別解云:

「別解者,雖在念佛不信托他力。

 言別者,從一分為二之言。

 解者,「悟」、「說」之言。

 隨念佛之心,以自力而為求悟,故言別解也。」

次釋其自力云:

「言自力者,憑我身、憑我心、勵我力、信我所修種種之善根之人也。」

隨念佛之心,以自力而為求悟者,即示雖於念佛,同憑自己之善根之解行故,

此念佛亦是自力心中之修行故,同於雜行之類也。

於《教行信證文類化土卷》,先明雜行,次明以自力定散心所修

「正行」之專雜,於後結云:

「雜行中之雜行雜心、雜行專心、專行雜心。

 亦正行中之專修專心、專修雜心、雜修雜心。

 此皆懈慢界之業因,故雖生極樂不見三寶,

 佛心之光明者不照攝餘雜行者也。」

此者,示雖是修彌陀行,以定散自力心中修行者,與雜行同,

無現當二世之利益,且通於正雜二行者,斷定是餘之雜業行者也。

今鈔此一節所明者,可知是述此等之祖意也。

(正行中,如果仍然以定、散善的自力心行為修行者,等同是雜行。

 應知,念佛行雖然努力用功在於我等,但是能否得以往生,完全在於佛。

 阿彌陀佛的願力,在於救度信心成就之念佛者,故只問信心與否。

 所以縱使你智慧高深,無所不能通達,但是於彌陀願力不符者,仍不能往生。

 而一位目不識丁,完全沒有學問,無智之人,一向信彌陀之願力,能能往生。

 法然聖人對無智之人往生,有精闢的解說,認為其亦具三心:

 『一向心念佛,往生無疑之思,即三心具足也。

  一向心者,至誠心也,無疑者,深信也,思往生之心者,回向發願心也。』

 一位念佛行者,只要深信,他已經蒙佛的攝取不捨,即得往生即是。

 不管他對佛法的理論知或不知,了不了解因何而能往生。

 所以古德說:三藏十二部留給別人悟,我只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了。

 在這個世界,我們只要把握著一個方向,就是信佛,信阿彌陀佛能就我們。

 我們已經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往生事業已成就,就等往生之日期到。

 佛法精闢的地方,因何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是如何能救度我們,先別問。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請問阿彌陀佛,則能完全明了其中道理。

 所以只要一向心念佛,不疑自己的往生,則已具足三心。

 三心具足,則往生必定,那麼就認真做一個愚夫愚婦又何妨。

 所以說三藏十二部由他人悟。

 應知,縱使你讀盡三藏十二部,不能信入往生之願力,一切白費。

 縱使你能盡通各經意旨,能講解諸經,不能入彌陀願力,也是枉費此生。

 所以法然聖人就本願成就之事,做如此說:

 『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

  往生乃由佛力所賜,卻於心中種種籌量,是自力也。

  唯須稱名待來迎也。』

 這就是淨土法門特殊之處,往生之業,是佛所賜,眾生只要尊行即可。

 心中種種籌量,要修點功,要有定,要有智慧,不然不知道佛如何救度我們。

 如此種種自力心行,都大大有礙往生之事業,行者應知所止。

 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是眾惡聚集之世界,我們的壽命又短促,無常一到即走。

 佛說人命在呼吸間,前一氣進,後一氣不出,命就沒了。

 我們還應該去求那些與往生無關之事而妨礙往生嗎?

 當知,往生事業是佛之所賜,因為我們與佛的願力相合即成,不應有疑。

 當知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一心一向念 南無阿彌陀佛則是。

 時間一到,佛即與眾化佛及菩薩來迎接我們,回歸極樂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