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言「與名義相應」者,
思「以阿彌陀佛之功德力,我等方得往生」而稱念也。
領解之信心現於語言,故以善解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言「三心」也。
故思佛之功德,必至成入我身,而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
即是三心具足之念佛也。
以下者((43)-(45)),釋述前所舉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之文意,
其中,先明如實修行((43)),後舉不如實修行而揀去((44)-(45)),
此文者明如實修行之文。
言阿彌陀佛之功德者:
鸞師所云是實相身是為物身之義,
佛全以正覺而成為眾生之願行,令眾生往生淨土,
信知此理兒稱名,為如實修行與名義相應之念佛也。
稱(合)法體之實,知名號之義,言信心,
信心舉體流出於口業言念佛,故領解六字之義即信心,
現於語言為稱名者,了知其名義為三心也。
故等者:
結前所述而示,信知佛之正覺,全然成為眾生之願行,
即是令眾生往生淨土之「機法一體之名號」,
而仰其恩德,歡喜念佛,即是三心具足之如實修行也。
(《法然上人文鈔》云:
『不知其義,不知其文也無妨,唯依稱名,必得往生。』
既然說,念佛以無義為義,故不知其義,唯稱名仍得以往生,依佛願故。
因佛智弘深,非我等眾生可測知者,故雖不明知所念之佛號之義,能持念不捨,
唯信心不挫者,佛必知之,佛必攝取不捨,乃因其心,乃因其志可嘉故。
我等凡夫人,但知佛發願欲救度我等,而我等將因佛願而得往生,知此即可。
『念佛無甚深義,念佛之人,但知「念佛必往生」而已。』
所說無義乃是佛義弘深非我等境界所能知,故稱為無義。
如飯食,應知種田人辛勞而感恩、惜福則可。
不用知道全部的稻米成長過程,芽如何長,細胞如何分裂等細節。
念佛之義亦如是,佛成願,光思維就須時五劫,可見其細密及繁雜。
故眾生但知佛之願力,乃是為我等沉淪五道,無法出離的眾生而發。
我等但信受奉行,知此大恩則可,不用、不須詳知佛願發起細節,才願往生。
如此將自誤前程,而更有違佛之為我等辛苦之功,自取苦惱。
『唯思「本願不虛,稱名必生」之外,心無所系也。』
要知佛願不虛發,發必有中,故應知本願不虛,稱名決定能往生。
此心但專注於此則可,須知,佛之願力加持我等,是無上光耀,不可漏失。
須知,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更難得的是,已聞無上淨土法門。
能聞信淨土法門,蒙佛之攝取不捨,更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故,唯思「本願不虛,稱名必生」即可,不用再添加任何之事物。
『念佛無別樣,稱名號之外,無一切樣也。
唯知「稱念必生」而盡心念佛者,即得往生者。』
「稱念必生」就是如此則可,稱名之外,無須增加任何之事物。
善導大師說二河白道云:
『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
如果想知道稱名之義,等信心決定,往生已成,盡可詳加參究。
或直上西方極樂世界,面見彌陀,佛必會慈悲加佑,令你得知。
『念佛者,以無樣為樣也。
唯常念佛者,臨終佛必來迎而往生極樂也。』
不須一定得端莊正坐才能念佛,是無時無刻,當感念佛恩時則應心而出。
須知,佛願要我等念佛而感佛恩,不須撿選時刻,時時刻刻都應是。
我等感佛恩而口出 南無阿彌陀佛,更應是無時無刻,念念不忘才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