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言聞等者:承前文而示聞之相。

《本典》信卷云:

「言聞者,眾生聞佛願生起本末,無有疑心,是曰聞也。」

《唯信鈔文意》云:

「聞者,顯信心之意也。」

《大經》云: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

此開「聞之相」與「信心歡喜」,而信心歡喜者,無在聞之外是明瞭也。

然者,信是聞之相,聞者從名號而來,聞信者非眾生之所造作,

全是名號之威力,即第十八願力之所發起也。

(故曰:名號獨運 唯信獨達。

 於此可以明白,是佛大願力所使,非眾生自力所能也。

 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前身,以五劫的時間思維,完成四十八大願的誓言。

 再以兆載永劫的時間,積功累徳,成就了四十八大願的所有誓言。

 將成就的一切圓滿功德,給予眾生,做為眾生往生和往生後修行的利用。

 勉勵用功全在佛方,成就利益,功德效益由眾生享用。

 我等眾生,只要聽聞佛名,皆應生起往生已成就的信心。

 應感念佛恩的賜予,使我等不用再次流轉於五道,受生死的苦惱。

 應保握此次佛的救度,未完全具信者,應起大慚愧心,求佛加被。

 應捨自力,全依佛力,如此者,必得往生,往生後再迴入娑婆度眾生。)

於《淨土見聞集》,舉經釋之文後,述此意云:

「聞也從他力而聞,決定想(信心決定)亦從願力而決定故。

 共同無微塵許之自力計度附著之處也。」

(非唯無微塵許自力計度的附著,而應知,若著微塵許自力者,更有害往生行。

 故非唯,不能起微塵許之自力行,更不可以有微塵許之自力心。

 所以說聞也從他力而聞,是阿彌陀佛,佛力使然,使我得聞。

 要不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了救度我等,我等無法得聞。

 應知,阿羅漢,神通廣大,三千大千世界無有他不知的。

 但是阿羅漢除了這個佛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不知有他方世界。

 要不是佛說法告訴他,更不知其他世界,各個世界都有佛,各佛在其世界教化其眾生。

 我等是信外輕毛,如弱鳥纏枝,沒有佛力加被,是無法有任何做為。

 只能靠佛力的加被,要蒙佛的救度,我們才能得以往生。

 故聞也是佛力,信也是佛力,要能信心決定更是佛力所成就。)

故可見「聞」者偏他力也。

譬如已成就凡夫之往生等者,若不聞名號者,眾生無由知往生之願成,

聞名號之時方得仰信往生成就。

何者,「往生正覺機法一體」所成者是「名號」,

聞名號者,知往生早已成就也。

(引一些才市同行的念佛詩來做信的註角:

 「不是我會變成阿彌陀,而是阿彌陀變成我,南無阿彌陀佛。」

 「鐘聲響,彌陀的呼聲催促著,極樂池中的快樂聲,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才市啊!你這混帳,你的來生呢?怎麼?光明一點了吧!」

 「不!沒有,還是昏昏暗暗。仍是老樣子。」

 「這,這不是很糟嗎!」

 「我的來生,如來會為我作出安排。」

 一切都是阿彌陀佛在安排,不須要我出任何的力,我安心的接受。

 地獄的鬼正偷偷的笑,總有一天等到你,就想知道你哭的樣子。

 無奈!想做做好事,都輪不到我,噯呀!地獄就在前方。

 還好有阿彌陀佛!我感激,只能口稱 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才市同行的心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