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初代替願文,引《往生禮讚》之文顯「稱我名號」之本願義,

爾後或但就「信心」,或通於「信行」而顯示願意,

此即開顯善導大師所云「念佛往生」之願意;

而其念佛者,非謂但在口稱,以法體成就眾生之願行,

信受在心,而如其信心稱現於口也。

弘願法之顯於眾生之全相而言,即是「信心與稱名」。

即信心一發起,成為聲聲相續,此是在長壽之機,長時相續之人而言;

若夫短命乎,無長時相續之緣,而於自己之往生即無妨礙,

因一念之信能與法體相應故,名號之功德全成我有,而佛因無缺故也。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勸行四修法云:

 又勸行「四修法 」,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何者為四?

  一者「恭敬修」:所謂恭敬禮拜彼佛,及彼一切聖眾等;故名恭 敬修。

 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

二者「無餘修」:所謂專稱彼佛名,專念、專想、專禮、

 專讚彼佛及一切聖眾等,不雜餘業,故名無餘修。

 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

三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

 迴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隨犯隨懺,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 』

 信心成就的念佛行者,蒙佛力的加護,必定能行上之四修。

 因當發願欲生之時,即蒙佛力之攝受,即時領受全佛之功德。

 因佛願之功德故,能不增不減,而能相續,則能恭敬、無餘、無間和長時修。)

信亦願力,行亦願力,

從信及於行亦不增願力,但信而無暇稱念亦不減願力。

(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前身,為了救度我們,用盡一切的思維修行。

 經上說,先看遍二百二十億佛土,國土善惡粗劣等都明記在心。

 又用五劫的時間去思維,思維眾生的根性,要如何救度。

 基本上,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是無力的。

 娑婆世界,是梵語,翻成漢義叫堪忍,還可以忍耐的。

 因為這世界處處是苦,但是還是有一些微的甜頭,所以還堪忍受。

 法藏比丘深知眾生之根性,對娑婆眾生的沒有出離的能力。

 為眾生勵行出離之志願,成就眾生往生之願行,再賜給眾生。

 什麼人能得佛所賜的願行哪?

 自認自己一生造惡,沒有出離的能力,必須全依佛力。

 這樣的依止,全信佛智,則可得佛之願行,稱為『惡人正機』。

 因為自認沒有佛的救度,將再流轉,求出無期,而稱為『惡人』。)

眾生之往生者,非在眾生信托稱念之功,全是願力自運之功也。

其實如此,眾生但仰其願力捨我信彼,此是初起之信心,

而信托其願力之心全體顯出於口頭,即是後續之稱名也。

(其實稱念佛名並不是往生之因,經上言,有念佛得下地獄者。

 所以禪宗祖師說,念佛一定要求願往生,不然結三世冤。

 所說的是因為念佛有福報,如果不往生,下輩子投生富貴家。

 富貴人家,因為福大,所能造的業也更大。

 所以那一世大福報,造大的罪業,下一生直下地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