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這與釋迦牟尼佛不一樣,阿彌陀佛是不涅槃的,所以壽命無量。
國中有無數的聲聞,所謂「聲聞」就是斷了思惑。
但這裏所指的「聲聞」不是真正的就小乘而言的聲聞,因為發小乘心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對此,《往生論》有所論證,正所謂「小乘種不生」。
所以這裏指的都是大乘,達到了斷思惑的水平。
所謂「天人」,指的也不是六道之天人道,而是泛指凡人生到極樂世界。
我們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天人」。
「聲聞」、「天人」無數,並且往生後,跟佛的壽命一樣,也是無量的。
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
佛的壽命無量,才能使我們能永久的有所依止。
在地球,我們這個世界是做不到的,如能有佛長久住世該有多好啊!
而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到了「末法時代」,連「像法時代」都已經不是了,佛法將來還要有滅的時候。
而西方極樂世界則永遠是保持「正法」。
佛永遠在世,人民壽命因而也就無量!
日本高僧澄憲有云:「人民壽命無量,淨土第一德也。」
壽命無量,這是第一德。
你去了之後,就會壽命無量,就沒有什麼「死」可言的了。
你只有證「大涅槃」,而沒有「死」了,因而壽命是第一德!
又云:「修行佛道者,死魔為恐,生死間隔,退緣根本也……。」
修行佛道的人,「分段生死」這個現像是退轉的根本。
今生雖好,但來生可就保不準了!
歷史上的「三車和尚」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車和尚」生前與玄奘大師約好了,轉世後他是要出家的。
可等他轉世投胎到了富貴的官宦人家後,他卻今非昔比了。
花天酒地的他根本就不想出家了,還是玄奘大師讓皇帝下令逼著他才出了家。
等他出家之後,他還跟玄奘大師提出條件說:
「皇帝有聖旨我才不得不出家,可是你得允許我一件事,就是要一車的美女陪著我,我還離不開美廚,我若每天沒有燕窩、魚肉,我就活不下去……」
我們看就是這樣的人一轉世後,前生的事也都忘記了。
他當年在雪山修行,一「定」就是多少劫。
等遇到了玄奘大師才出了定,並答應大師:
「等你從印度回來,到皇宮裏去找我,我定會跟你出家……」
結果一轉世就全忘記了。
於是玄奘大師答應了他的要求。
所以稱為「三車和尚」,就是一車是美女、一車是廚房,再一車是經書。
後來他遇到了文殊菩薩,經過教化才使他把那兩車不要了。
這其間經過了多少的挫折,要知道他生前是很有修行的呀!
有很深的定力,他能自在地轉世,但來生還落得如此。
所以對這個「退緣」,有的人說:「修行就是今生為來世修。」
而來生你很不保險呀!
大家都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可要問你一些經歷過的事,你不見得想得起來,甚至全忘了。
這輩子的事還有記不清的,連自己的事都有時忘得一乾二淨。
你還能等到下輩子還記憶起來,這很困難的!
所以,生死間隔是退緣的根本。
既然到了極樂世界,又見了佛、又聞了法、又有聖眾、又有善友、又有快樂、又無諸苦……,可是壽命很短,那就像沒有底的杯子,是沒有用的!
無論怎樣,必須得有壽命才成,因而這「壽命無量」是淨土第一德!
壽命無量,我們才能徹底地成就,因為沒有使你退轉的緣!
到了極樂世界,你不必為生活等等問題而苦惱,而處處都能使你精進。
而且,佛的壽命無量、你的壽命也無量,這就保障了你遲早定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