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不懂的地方是很自然的;但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從咱們耳根過一過,永遠成為極殊勝的道種;因為,它是經中之王。
這裏面我們總多少能吸收一些,這都是醍醐,都是稀有。
不要為還有些不懂感覺不滿,而應該認為能得到一點點啟發,都是最殊勝的啟發。我自己也是這樣。
問題越說越集中了,第一是念佛的法身,第二是念佛的報化身,怎麼念呢?
我們就很難體會了。
是殊勝,是好,但是如何下手呢?
第三,就談這個問題,直指了。
第三是念佛名字成就最勝方便。
怎麼念佛的法身呢?
怎麼念佛的報化身?
念佛的名字。
大家就覺得親切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等等,都是念佛的名字,我們很熟悉。
念佛名字就是最殊勝的方便。
把念法身、念報化身的功德全都包括在裏面。
就是日常很熟悉很親切的方法,就是最殊勝的方便。
「方便」要深入解釋,還有很多話。
用最通俗的話說,「方」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
我們要度眾生,要取得成就,我們要得到一個「便利」的方法,要有個法子,否則眾生怎麼得度啊?
法子要便利。比方說有人得病,有人說趕緊飛到美國去,那有個好大夫,設備最好,可以治你的病。
但是一般老百姓怎麼能到美國去啊?
要辦護照,要多少美金的旅費,要大量的醫藥費,此方法行不通。
就跟沒有一樣。
比方,街道有個大夫,他是老大夫退休,專治你這病,就在你旁邊不遠,這就方便了,醫藥費很低,出門不遠也就到了。
這就是「方便」。
念佛是最殊勝的方便,一切方便之中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最殊勝的。
特殊而勝過一切,就是殊勝。
所以,往往歷代的祖師、歷代的大德,把殊勝的、便利的方法傳下來了。
我們要是知道這個提法之後,我們對於念佛名字的體會就深入了,念佛就親切了,念佛的功德也就殊勝了;因為一個人的理解力和心境都不同了。
【夫法身無朕,假於名而法身顯矣。
報化無邊,緣於名而報化該矣。】
「朕」:朕兆,跡象。
法身沒有什麼跡相,沒有什麼蹤影可以找,沒有什麼形相可以去摸、去抓、去看。
法身就是這樣,抓不著、摸不著、看不見,沒有一切蹤跡。
但是假借這個名字,名以召德,法身就顯現了。
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佛的法身。
你念這一句的時候,佛的法身就顯現在這一句之中。
所以它是最勝方便。
本是不可捉,不可摸的,但是假於這名字,法身就顯了。
所以名字很有關係。
瓦匠在房上,要瓦刀,底下人就把瓦刀送上去了。
要泥,泥就上去了。要水,水就上去了。
名字就是召實,念這名字法身就顯現了。
報化無邊,無邊的報化身,廣大得無窮無盡。
但是你就因為緣此名字,一切報化身都概括進去了,報化身都在裏面了。
緣於名而無量無邊的報身、化身,全概括在名字裏頭了。
此論做得很好,一步一步緊湊。
念法身功德無量,念報化身功德無量,怎麼念?
一句名字,法身就顯現了,一切報化身都概括在裏頭,無量無邊的報身、化身都概括在裏面。
底下引證《華嚴經》的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