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蓮如上人常說:做無用的事,就是無視於佛的冥加。」         

蓮如上人的這一段話,應該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時時的提醒我們自己。

做無用的事,就是無視於佛的冥加。」阿彌陀佛的攝取不捨,沒有間斷的。

就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之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子時,

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大勢至菩薩因地時,蒙阿彌陀佛的教導念佛三昧,在經上揭露佛對眾生的慈悲心。

清楚的告訴當來後代的眾生,你自己的輪迴不斷,不是佛對您不慈悲,是慈悲也枉然。

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要清楚的認知,佛是無時無刻不掛念著眾生,只是我們無視於佛的憶念,所以輪迴。

沒有難途,只要您肯,念著佛如佛念您一般,如此的易行道,往生就是必定。

所謂的:「眾裡尋他千百度,慕然回首,宜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了想要解決後生一大事的心,要知道只有回頭,阿彌陀佛就在我的身邊,照顧著我。

不是那種左挑挑右覓覓地,像個無頭蒼蠅一般的,只是知道要找,沒方向目標的。

就如經上所說,狂人覓頭,頭就長在自己的脖子上,一直自認為自己沒有了頭,找!

講坦白的,總使您自認幸運,找到了一個頭,就安上了,頭上加頭,是人嗎?

要有勇氣,要肯承擔,佛就在憶念您,等您回頭,在《法華經》信解品有一比喻說:

有一個人,在小時候就逃離家,到四處流浪,窮困潦倒,流浪了幾十年,流浪到一地方。

他父親是一個大富人家,財寶無量,思念孩兒,輾轉尋覓,後來停留在一個大城中。

一天,這孩子走到了大富長者家門口,見長者端坐,旁邊奴僕圍繞,知道那是父親。

但是又想,這是個國王,假如被抓到,或許強迫我為奴,就趕快要逃走,長者也見其子,

命人追回,這時的窮子,自念自己無罪被囚,必定是死,這一驚恐,就昏迷於地上。

長者見況,知道不能強逼,也不說原因,就放他走,在暗中派人跟隨。

隨從也打扮成為窮苦樣,接近他,告訴他有工作邀他一起做,工錢加倍。

就這樣的把他安定下來,慢慢地給他安定又富足的工作及生活,也可以親近他。          

帶他有如親生兒子,也以兒子相稱,慢慢的把家業交給他,告知他真相,是自己的兒子。

這段經上的比喻,講的就是我們,我們都是阿彌陀佛的「一子」,我們逃跑了。

佛為了尋找我們,四處尋找,而逃離的我們,無以為生,四處流浪,難得一飽。

難能可貴,得以見佛,知道親情,又害怕是為虛假,恐怕又此輪六苦處,更是逃竄。

佛派人追回,因害怕而迷燜,佛只能以方便法,適當給予安置,讓得以有溫飽日子。

佛再藉機會親近我們,跟我們套關係,慢慢地給我們更富足的生活,以便能接納佛。

當時機成熟,已經可以自立後,委以重任,使成為佛的左右手,更進一步接替佛位。

這是佛的心,這是眾生的本質,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因為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成佛的智慧德相,眾生本有,不用修不用求,所以佛說『證得』,證明得知。

如果真正體解此意,心心念念於佛,當作無用之事時,應馬上懺悔之,因有違佛心。

毎事無用なることを仕り候ふ義、冥加なきよし、条々

いつも仰せられ候ふよしに候ふ。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